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要求。近年来,宿迁市始终把握政治巡察职能定位,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工作方针,持续深化政治巡察,有力推动巡察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人才驱动为基础,增强巡察“需求侧”高质量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引领巡察高质量的基础。一是在配备专职巡察干部方面。从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考察推荐的优秀干部中,挑选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巡察机构。按照岗位需求挑选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分别由长期从事纪检、综合文字、综合协调、组织人事、统战部等专业人才中提拔新任。新招录的专职巡察人员,按照不同专业特长,相对固定在信访件处理、账务检查等不同岗位。二是在挑选抽调巡察干部方面。根据全面从严治党、巡视巡察最新要求以及结合巡察工作实践探索,出台《市委巡察工作人才库建设与管理办法》,从资格考察、准入条件、管理使用等方面对人才库建设作了更加严格细致规定。《办法》要求人才库人员必须为中共党员,从事相关业务工作5年以上,年龄控制在45周岁以下等具体准入标准,从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政法信访和县(区)委巡察机构等系统组建360多名巡察人才库。
以创新制度驱动为关键,提升巡察“供给侧”高质量
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牛鼻子,以推动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促进宿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创新开展“五方联谈”。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共同对被巡察单位分管市领导、党组(党委)书记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进行一对一或集中方式提醒谈话,通报巡察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工作要求,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截止目前,组织五方联谈5轮,共对40家单位100人进行了提醒谈话。二是建立“四办一报”制度。建立限时交办、联合会办、重点督办、追责查办和专报制度。根据台账梳理列出问题清单进行交办,被巡察党组织一般2个月内完成交办的整改事项;重点研究会办需要多部门协作办理的事项;重点督办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单位重点问题线索办理情况,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工作弄虚作假、整改不力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人员进行追责。目前,共立案21人,党政纪处分19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采取第一种形态处置28人,形成17份《巡察工作专报》,推动有关部门在查处有偿家教、打击非法采砂等方面采取了专项行动,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
以创新方式驱动为主线,推动巡察“发现问题”高质量
为保证巡察进度和质量,不断总结创新巡察工作方式,推动发现问题高质量。一是在巡察对象方面。在确定每轮巡察对象上,打破板块轮动的惯例,按照“一轮一特”特点,围绕市直部门和乡镇地区相融合,重点部门和联动对象相结合,国企部门和民生单位相组合的基本原则开展巡察,比如:刚刚启动的市委第六轮巡察,重点对国家机构改革涉及单位和省定扶贫片区开展巡察,突出发现涉及改革部门存在的问题,确保巡察一个单位,震慑一系统,巡察一个领域,震慑一大片,真正实现未巡先学、未巡先改、已巡促改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巡察方式方面。采用常规巡察“打头阵”,提级巡察、“机动式”巡察、“回头看”、“一拖N”择机而动等方式开展,首次试点探索对市房管处、市征收办、市园林局等3个单位开展“机动式”巡察,市委第三轮巡察突出“阳光扶贫”,对6家市直“涉农”单位党委(党组)开展专项巡察,市委第四轮巡察对市水利局开展“回头看”。探索破解基层巡察的方式方法,创新开发区(新区)乡镇巡察体制,由市里牵头指导,区党工委具体负责实施,县(区)巡察机构创新实施异地交叉“巡镇带村”模式,破解人情干扰难题,确保巡察发现问题准,发现问题实。
以创新力度驱动为保障,推动巡察“从严治党”高质量
巡察动员部署会是每轮巡察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步骤,而巡察问题整改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一是市委召开巡察动员部署会。前几轮巡察动员部署会是市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参加,市委第六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是全体市委常委出席,所有县(区)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充分彰显出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对巡察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加深化,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发条”拧得更紧。二是制定突出问题清单。为贯彻落实市委第五轮书记专题会议精神,突出问题导向,宿迁市专门组织人员对前几轮巡察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对整改成效进行“回头看”,并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省委第四轮巡视和市委第三、第四、第五轮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清单》文件,形成了7个方面15类突出问题清单,印发给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对照检查,举一反三,主动改进工作,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