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感悟

律己以廉 莅事以勤

发布日期:2019-09-04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不勤无以兴政,不廉无以立身。所谓“勤”,就是要干事,做到履职尽责、勤政有为;所谓“廉”,就是要干净,做到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既要干净,又要干事,二者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干净是做官的本分,也是干事的铠甲。古人云,“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士大夫若清廉,便是七分人”,直陈清廉关乎个人名节。宋代官员陈襄在《州县提纲·洁己》中说,“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警示为官者“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戮,独不可一毫妄取”。由此可见,廉洁历来被视作从政的基石。元代史学家揭傒斯指出:“廉非为政之极,而为政必自廉始。”如果做不到清廉,也就缺乏从政最基本的政德。南宋理学家、大臣真德秀在《西山政训》中,以四事与同僚共勉:“一是律己以廉,二是抚民以仁,三是存心于公,四是莅事以勤”。“廉仁公勤四者,乃为政之本领”,而“律己以廉”为四事之首。真德秀认为贪污对于官员的形象具有毁灭性,警告:“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它美,莫能自赎。”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纵使一个官员有许多优点,但若在廉洁上出了问题,也只能被“一票否决”。

“政不勤则百事殆。”干事是从政的本职,也是政德的必然要求。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不贪不占,就属于“好同志”,大错特错!清代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个故事:有个官员去世后下了冥府,姿态昂然,自称生前为官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一杯水,无愧鬼神。不想阎王爷却道:“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如果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干净不是不干事的挡箭牌,干净与干事是一体的两面。清人方大湜说,“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求干净,而不干事,与合格党员干部的标准相去甚远。不干事就是懒政,干不好事就会误政。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任何慢作为、懒作为或不作为,任何庸懒散浮的不想干事、投机取巧的不真干事、瞻前顾后的不敢干事,都是与初心使命背道而驰的。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从本质上讲,干净与干事体现的正是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干净是“德”的内在要求,干事是“才”的具体展现。只讲干净、不讲干事就会贻误发展,只讲干事、不讲干净就会祸害百姓。所以,党员干部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当然,无论干净做人,还是尽责干事,都离不开好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给干净的人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为既干净又干事的人创造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寒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