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光
每隔几年,家住在湖北省黄冈市的徐建老人都会带着家人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长眠在这里的父亲徐楚光和他的战友们,“父亲在党的隐蔽战线整整战斗了20年,牺牲在雨花台时年仅39岁。”站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展厅里,徐建久久凝望着父亲的遗像,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徐楚光,1909年出生于湖北蕲水,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黄埔,他深受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影响,建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军校期间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大事者,于国于民大利也。吾当为国民而生,亦当为国民而死。”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徐楚光先后在鄂豫皖、武汉、广州、香港、南宁、豫西、晋东南、冀南、华东等地打入汪伪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内部,秘密从事情报搜集和策反工作。
1942年3月,徐楚光受八路军总部情报处派遣,打入汪伪军政机构长期潜伏。“智勇双全的父亲以‘生意人’身份来到南京,利用黄埔校友、湖北同乡和青红帮等各方面关系,广交朋友,打通关节,渗透进汪伪内部,拥有了伪中央军校上校教官、伪军委会情报局上校秘书等多个身份。”徐建说,父亲相继策反了汪伪军委会中将参赞洪侠、汪伪警卫第三师师长钟健魂等一批高级军官,在南京秘密建立了一张地下情报网,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
1943年12月底至1944年1月初,汪伪对苏北伪军的建制和布防进行重大调整。潜伏在南京的徐楚光指示自己发展的多名情报员,弄到了汪伪这一军事布防图。“父亲将布防图藏在棉衣夹层中,拿着情报眼线提供的‘特别通行证’,顺利地将图送出南京城。”徐建说,徐楚光提供的这一情报,为华中根据地和新四军打破敌人封锁、粉碎敌人“清剿”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斗在敌人心脏,徐楚光功勋卓著。徐建介绍,父亲以承包“苏北猪只税”为名,开辟扬州通往苏北根据地的秘密水陆通道,为我军进出物资和人员安全提供了掩护;他策反了南京的洪门帮主朱亚雄,利用帮会势力,组建“华中铁道南京护卫总队”,暗度陈仓地将其变为秘密铁道交通线,打破了日伪对华中根据地的交通和经济封锁。
在徐建看来,父亲徐楚光在南京潜伏期间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事,是成功促成了汪伪警卫第3师的起义。1945年8月12日,徐楚光与汪伪警卫第3师师长钟健魂及第9团团长赵鸿学,带3000余名官兵,携火炮34门、轻重机枪151挺、步枪1100余支,夜渡长江到达江北新四军根据地。整个策反过程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位置报道了这次起义壮举,震撼了全国。
解放战争期间,徐楚光继续潜伏在南京、上海、杭州地区,从事情报工作,成功策反了军统南京站少将站长周镐。1947年,徐楚光奉命率部分地下工作人员赴湘鄂地区,准备组建秘密武装,配合解放军作战。令人痛惜的是,这年9月底,由于叛徒出卖,徐楚光在武昌不幸被捕,被押到南京宁海路19号“保密局”看守所。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徐楚光始终不为所动,坚贞不屈。1948年10月9日,徐楚光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敌军战鼓响叮咚,信陵盗符建奇功。伤心千载秦淮水,血泪染洒雨花红。”年近九旬的徐建动情地吟诵起徐楚光潜伏南京期间所写的诗词《贺洪侠猎取汪伪密码》。徐楚光被捕时,徐建年仅15岁。为了党的事业,徐楚光转战全国各地,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两年。“但我依然清楚记得,父亲曾教我怎样应对便衣特务的盘问,教我如何向战友传递通知,教我在地下党开会或谈话时望风放哨。”徐建说,父亲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了自己一生。他也常用父亲的事迹告诫家人,要永远记住自己是烈士的后代,要像父亲徐楚光那样永远跟党走,把个人的一切奉献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