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发布日期:2022-10-11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19世纪,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工业变革引发了社会方面的调整。人们一方面沉浸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之中,一方面思索着发展动力的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准确地把握住科学的本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是生产力,强调“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样,整个生产过程不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的时候,资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愈加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一旦生产力发生了革命——这一革命表现在工艺技术方面——生产关系也就会发生革命”。他评价,“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他进一步概括,“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社会需求能有力地拉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要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此,恩格斯在1894年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举例,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电的原理研究,也产生于人们发现它能应用于技术之后。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毛泽东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邓小平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号召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一脉相承。

  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引擎,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四个面向”。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不断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坚持开放合作的基础上,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重视科学普及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攀科技巅峰;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科学方法的推广运用,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霍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