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
“一份份‘医生体检报告’被推送到医院管理层,甚至推送到医生的手机端,能够时时刻刻提醒医院了解耗材使用情况,对医院和医生都有警示作用……”近期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征程》中,讲述了南京市纪委监委聚焦医疗卫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推进高值医用耗材专项治理的为民执纪执法故事。
看病吃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南京市纪委监委从查处医药购销领域腐败案件入手,深入剖析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使用中的廉政风险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建立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深入推进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挤压价格虚高水分,牵头成立南京、淮安、合肥等12个城市跨省联盟,集中谈判33轮,节省医疗费用25亿元,产品单价最高降幅达98.5%。
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治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列为正风肃纪反腐重点任务,开展多个领域专项监督,启动化解民生诉求突出问题专项巡察,持续深入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贪污侵占、吃拿卡要、欺压百姓以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以精准有力监督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守护民生福祉。2018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4048件,给予处分2530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635起,形成有力震慑。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将正风肃纪与纠风治乱有机结合,“室组地”联动开展“治不正之风、促担当作为”系列监督,从源头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取得积极成效。
善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监督质效,是南京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一个鲜明特点。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指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高标准建设阳光惠民、医用耗材、应急管理、污染防治、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实时、在线、动态监管,为精准监督装上信息“慧眼”、插上科技“翅膀”。
为切实管住“微权力”,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查办案件与完善制度、加强教育相结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促进治理。在查处该市住房保障领域骗购、倒卖保障房窝串案后,针对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市监委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监察建议;同时对该案进行深入剖析,面向全市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案促治、以案促改,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增强监督治理效能,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南京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翁宏业 李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