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何处金陵第一楼

发布日期:2022-06-17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说起南京第一楼,若论高度,应是鼓楼紫峰大厦,若论见证改革开放史的重要性当数金陵饭店。可是,若论文化,则非豁蒙楼不可。

豁蒙楼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内,鸡笼山东北端,是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了纪念其门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而修建。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杨锐被捕,张之洞曾打电报给盛宣怀让他恳请王文韶设法营救杨锐,又发电报给直隶总督荣禄,请荣禄转奏“愿以百口保杨锐”,但为时已晚。杨锐遇难,张之洞十分痛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之洞再度署理两江,忆及与杨锐在鸡鸣寺彻夜长谈,无限哀思,于是倡议建楼以纪念杨锐。张之洞出资,鸡鸣寺和尚操办,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斯楼成,张之洞题匾曰:豁蒙楼,并注“豁蒙楼成嘱题匾,用杜诗‘忧来豁蒙蔽’意名之。”此后,张之洞又在《金陵游览诗·鸡鸣寺》诗中再次提及:“一朝闢僧楼,雄秀发其祕……素有杜老忧,今朝豁蒙蔽。”并自注云:“余以金施寺,僧闢寺后经堂为楼,尽伐墙外杂树,遂为金陵诸寺之冠。”

辛亥革命元老刘成禺(字禺生)在其所著《世载堂杂忆》中,收有《豁蒙楼》一文,记载了豁蒙楼的由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来南京署理两江总督时,与其任四川学政时的得意门生杨锐某夜“同游台城,憩于鸡鸣寺,月下置酒欢甚,纵谈经史百家、古今诗文,憺然忘归,天欲曙,始返督衙”。“此夕月下清谈,及杜集‘八哀诗’,锐能朗诵无遗;对于《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一篇,后四句‘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反复吟诵,之洞大感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之洞再次出任两江总督,重游鸡鸣寺,“徘徊当年与杨锐尽夜酒谈之处,大为震悼,乃捐资起楼,为杨锐纪念,更取杨锐所诵‘忧来豁蒙蔽’句,曰‘豁蒙楼’”。

张之洞有《鸡鸣寺》诗曰:“城外湖皓白,湖外山苍翠。”可见登斯楼视野极阔。因为,清末民初,南京城市发展重点尚在城南,民国黄金十年首都建设也重在新街口一带,据记载:其时,南京西部尚是一片未开发之地。故而从豁蒙楼上望去,可见玄武湖光、钟山紫气、九华塔影、逶迤古城墙,此间目之所及,能达江北浦口、城南白鹭洲。因此,是为南京登临望景的绝佳处。《首都志》载为:“俯踞山巅,目极千里,真大观也。”

此楼引来无数文化名人登楼怀古。从豁蒙楼对联中可以看到,题写对联的有曾国藩、梁启超、曾国荃、陶端斋、徐淮生、茗山法师、罗正纬、傅文山等,他们或成诗社或呼朋引类,往往于重阳来登此楼,观景、开尊,品茗、赋诗。以至于发出“豁蒙楼茶叙,俯视北湖,田田碧叶,出水芙蕖,掩映山光,招来游子,扁舟容与,何必西湖”的感喟(伍仲文《曼珠杂记》)。

1934年,南京诗史上曾经掀起两次小小的高潮,一次是在玄武湖举办的“上巳修禊诗会”,参加人有80多位,另一次就是在豁蒙楼举办的“重阳登高诗会”,计有诗人103位参与赋诗,是晚清以来盛况空前的一次全国性诗坛雅集。

其实,早在这次豁蒙楼重阳登高雅集之前,这里就早有文化大家的赋诗活动。1929年元旦,豁蒙楼上有一次“七老联句”。“七老”分别是黄侃、陈汉章、王瀣、胡俊、胡光炜、汪国垣、王易。他们都是南京大学的教授,是年元旦,风和日丽,他们登楼,饮酒赋诗。每人一句,写于纸上,留存至今,现珍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毛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