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宋韵里的梅雨

发布日期:2022-07-15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通常,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里,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在宋代诗词里,梅雨频现,佳句迭出,妙趣横生,于诗词中细品梅雨,也别有一番情趣。

梅雨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雨期长、雨量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梅尧臣《五月十日雨中饮》)“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戴复古《初夏游张园》)“已止还复作,泻檐声更长。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张九成《雨》)这些诗句,都形象地表现了梅雨的主要气候特征。

由于梅雨时节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受潮霉烂,因而人们又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梅尧臣的《梅雨》一诗就写出了这个特点:“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梅雨季节气温已经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大,衣物容易长霉。诗中的“润气”即潮气、湿气,“醭”说的就是因受潮而生霉斑。

梅雨,既能给人带来痛苦,亦能给人以欢乐。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道尽了农夫的怨恨:“梅霖倾斜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对农民来讲,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水稻插秧十分有利,但雨水多了身上湿、水田水寒易得病。曾几也写过一首《悯雨》:“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不。”诗人关心农业生产,写得很有感情。而更多的诗人似乎并不厌恶梅雨。“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谢逸《千秋岁》)“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周邦彦《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雨细梅黄,去年双燕还归。多少繁红,尽随蝶舞蜂飞。”(赵彦端《新荷叶》)这些诗句,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的无限喜悦之情。

众多描写梅雨的宋代诗词,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推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写一个梅雨之夜,诗人约客对弈,由于久候无聊,便不自觉地拿起了棋子敲着棋盘,这时,灯芯燃得过久,也恰巧落下。这是动作。而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又互相应和。这是音响。在这动作与音响之中,主人寂寞的心情便准确地透露了出来。尤其是诗的前两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典型的梅雨时节景象,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

年年梅雨,今又梅雨。窗外的梅雨还在韵味悠长地落着,手执一卷宋词,依窗而坐,边聆听梅雨落地的声音,边赏读这些灵动曼妙的诗词,不也是一种诗意而又高雅的享受吗?(聂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