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匠心少年

发布日期:2023-10-12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若干年前,村庄是手艺人的村庄。一技在身,足以立足乡里,引人仰望。想当年,许多人将孩子送到手艺人面前,请求收作学徒,手艺人往往只是看看就一口回绝。

  “匠”字最早何时出现,目前认为是战国时期。《孟子·尽心上》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这里的“大匠”指高明的木匠。《说文》里也有“匠,木工也”,由此可见,“匠”字本义是木工,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词度内涵不断丰富,引申为有专业技能的工人。手艺人相信天赋,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延续技艺的使命。他们守着师傅们的授予,只为等候一个值得托付的人的到来,承接祭祀祖师、开拓行当的重任。他们遵从师命如布经传道的修行者,在打造器物的同时牢牢恪守祖先的规矩。

  我从盐城大纵湖北宋小学毕业,那年暑假,父亲第一次把庄上头牌细料木匠王四爷请回家置办家具。我清楚地记得有一面五斗橱、一张四仙桌子,剩下的木料顺便带了两张椅子、四张板凳。

  人未到,活未动,四爷的工具就提前几天陆续从上一个东家运到我家,行头不少:各种锯子、刨子、锉子、锤子、墨斗、斧头等,大大小小,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开工后的那些日子我异常兴奋,满地雪白的锯木屑,散发着清新的木香,我就整天飞舞在木香喷发的刨花间,疯痴般地喜欢上王四爷的斧头、凿子、钢锯还有刨子。我惊讶刨子的奇异功能,趁王四爷不注意就在平整的木块上学着比划,练了半个暑假,终于刨出轻盈匀称的刨花。工期过半,我才看懂了,平推刨子,两手用力要持续均匀,事半功倍,木头刨出来平整光滑,刨花长而不断。

  四爷下料使用墨斗的画面,我也记忆深刻。只见四爷在备用的木材上弹下墨线,一头将墨线固定,到另一头单眼眯着看准位置,一手将墨线拉紧,另一只手往上扯起再迅疾弹下,一条笔直墨线顷刻显现,就像人生道路笔直开阔。

  就在这段日子,大人们第一次确切断定,我是左手拿斧头、拉锯子、弹墨线。更不可告人的是,王四爷的一把刨子,直到他结算工钱离开我家都没有现身,今天可以昭告天下:那把刨子是我藏起来的,因为我对刨子充满了无限好奇和想象。从此我常常用那把刨子偷偷对着家里吃饭的桌子刨,对着板凳刨,对着门板刨,对着门槛刨,甚至对着大树刨。暑假结束的某天傍晚,我偷偷把刨子扔到王四爷家院子里,不是良心觉醒,而是刨刀已被我磨得毫无脾气。

  后来某一天,村庄上哗然开来,王四爷坐船从大纵湖大芦荡穿越,一路楫水而行。木匠年轻力壮到处流浪,很是居无定所。但我仍然愿意长大后成为一位令乡人敬重的细料木匠,哪家姑娘出嫁儿子结婚,请我这首席木匠去露上一手。然而就在王四爷远行前的那天上午,他上下打量着我,然后毫无悬念地说,不行,因为你是个左撇子。后来我便再也没有拿过斧头、凿子、刨子,大纵湖便也少了一位左撇子木匠。(王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