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千里共婵娟

发布日期:2023-09-21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傍晚,夕阳照常从宿舍楼道的尽头掉下去,余晖温暖而迷人。我像往常一样,一边听歌,一边准备一个人的晚餐。突然,耳机里传来一阵微信消息的提示音,一连十几声。

  “爸妈把店关了”“他们准备去厦门进厂了”“今天一早已经出发了”……印象中,弟弟从来没有这样给我发过一连串消息。

  父母将再一次踏上远行的路。他们原打算,再干两年,等弟弟毕业后成家,他们就回农村老家,过“二人世界”,种半亩田,弄几畦蔬菜,栽几棵果树,养五六只鸡鸭。

  “十六岁就出去闯天地了,天南地北的,早就跑够了。”我记得每次父亲说起这句话时的表情。他一边呷一口茶,一边摇头,仿佛他吃过的苦,遭过的罪,都已浓缩在他手捧的杯中。

  是啊,无论是十六岁时第一次出远门,在河南巩义下煤窑,过着常年看不见阳光的日子;还是婚后南下到广东肇庆,做粉刷,吸粉尘;抑或是后来在江门五金厂干抛光和打磨;最后回老家养一年家禽,做几年木工,做十余年活禽宰杀……每次迁徙辗转的背后,都是为了给我和弟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自2003年起,他们就一直把我和弟弟带在身边,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竭尽所能供我们读高中,上大学,读研。那些年,我们一家四口像“蜜蜂一族”,由南到北,由北到南,追逐着优质教育和光明未来。

  “妈,你们到哪里了?”

  “哎呀,有点晕车,等会儿让你爸发给你。”

  视频电话刚说了几句,就匆匆挂断了。母亲面露疲惫,父亲靠着椅背,倒头酣睡。他们坐在从印江开往厦门的长途大巴上,年过半百出远门打工,不用像当年去广东一样,需要照顾我和弟弟。但我知道,这次远行,并不比当初轻松。

  “我给妈他们打电话了,要晚上才能到。怎么不早点说呢,我就给他们买高铁票了。”我回给弟弟的消息,多少有点埋怨。

  “才五十出头,正当年。”弟弟发了一个呲牙笑的表情。我知道,他是在有意消解我的焦虑。

  “中秋和国庆连在一起有8天假期,到时候我从深圳过去看看他们,你如果有空也一起去,一家人有十年没在一起过中秋了。”弟弟发来的信息,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假期充满期待。

  可是没过几天,这种期待就随着各自的忙碌,化作泡影了。

  一周后,弟弟发消息说情况有变。南方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制造专业研三在读的他,最近一直忙着申请学校,想毕业后再读几年,把读研期间的课题做下去。“国庆期间可能要面试,和几个老师谈谈,只能等爷爷生日再聚了!”

  “好吧,国庆我刚好也要参加朋友的婚礼,还要去练车……”

  “我给你和嫂嫂还有爸妈都寄了一盒月饼,广式的,就是咱们小时候第一次到爸妈打工的地方,第一次全家一起过中秋时吃的那种。”

  那是一款蛋黄馅月饼,铁盒子上面写着“千里共婵娟”。仿佛所有的记忆都失而复得,我不知道弟弟怎么找到这款月饼的,或者说时隔二十年,他怎么还记得这么清楚。我只知道,我们一家人的味蕾将在品尝同一款月饼时,沉浸在对彼此的思念中。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我想,当中秋那天我们结束视频通话,抬头看着头顶明月时,如洗的月光将会荡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亘古不变的祝愿与祈祷。(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