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2023-09-06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字号:[ ]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委第八巡视组于2022年10月8日至12月20日对苏州市吴江区开展了巡视,并于2023年4月7日进行了反馈。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巡视整改组织领导情况

  吴江区委深刻认识到,此次省委巡视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期间,今年又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适逢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之际,高标准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切实以高质量整改成效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吴江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不负省委对吴江发展关心支持的具体行动。省委巡视对吴江进行全面政治体检、思想把脉、综合会诊,指出的问题实事求是、精准深刻、切中要害,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吴江区委高度重视、全面认领,把巡视反馈的每个问题都作为“必答题”,坚持“严”字为要、“紧”字当头、“实”字着力,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以“不贰过”态度全力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5日至7日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省委书记专题会、第二轮巡视集中反馈会等具体要求,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牢牢把握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光荣使命,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区委常委会全面履行抓好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第一时间成立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高点定位、高位协调,巡视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区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领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问题,截至今年7月初,主持召开4次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方案和相关议题,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检查,确保凡是涉及巡视整改的重点议题都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推进,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其他相关区委常委和副区长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做到治标治本、常态长效,真正把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自我完善、堵塞漏洞、提升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

  (三)细化整改举措,狠抓任务落实。对巡视反馈的5个方面41项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清单,从严从实系统研究整改方案,制定140项整改举措,一一明确牵头区领导、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目标时限,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要求到位。选人用人、意识形态、巡察工作3个专项检查反馈意见同步制定整改方案。全区各地各部门秉持“赶早不赶晚,赶前不赶后”工作理念,对照方案迅速行动、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同向发力,形成上下联动抓整改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强化督导检查,提升整改质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将巡视整改作为区委督查工作重点并纳入年度考核,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在3个月集中整改期内,结合吴江实际建立“每月调度、双周通报、常态督查”工作机制,区委每月研究1次整改工作,牵头区领导每月调度整改相关事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态化对各单位整改进度进行实地督查或台账检查,每两周通报一次进展情况,督促各单位高标准快速度推进整改工作,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严格的要求推进整改工作走深走实。

  二、整改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集中整改期内已完成的整改事项

  1.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一是持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区委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2022年10月至今年7月初,围绕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粮食安全等重要论述,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27次。扎实开展基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工作,建立数字化申报平台,进一步加强学习研讨与报备;创新开展基层党员冬训,录制理论宣讲视频30余个;面向全区党员分发主题教育学习材料6万余套,推动主题教育先学一步、先热起来。二是用好用活本地新媒体平台。加强发布内容策划,每周召开选题策划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民营经济、乡村振兴、江南文化等内容,推出系列报道百余篇,通过报、台、网、端、微等全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三是强化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坚持“政府网站姓党”,在吴江区人民政府网站首页设置专栏,第一时间转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信息,推动网站“政声传递”栏目接入苏州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2.关于“学深悟透有差距”问题的整改。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印发《关于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确定调研课题116个,其中31个由区领导牵头,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3.关于“一体化建设政治站位不够高”问题的整改。

  深刻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吴江作为一体化示范区,肩负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手棋”和“突破口”的重大历史使命。坚持把中央和省委、市委对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定位要求,作为吴江最应该干、必须干好的事。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和力量统整,积极参与三级八方共商共建机制,选优配强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干部队伍,调整优化领导班子工作分工,细化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分管事项和分管部门。

  4.关于“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多”问题的整改。

  聚焦“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打造更多首创、首家、首例的改革案例场景。一是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积极推动示范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争取重点改革试点落地,获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试点。编制一体化制度创新典型案例集,面向全区征集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强化结果运用,初步明确2023年度考核方案。承办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暨“吴江实践”高层研讨会,面向全国19个省份改革部门,发布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吴江实践”改革成果,推广50个吴江优秀改革案例。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长三角(吴江)分院和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长三角(吴江)研究基地揭牌成立,借助高端智库力量,推动吴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累计4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提炼改革经验,《亨通集团创新党建引领民营企业发展新模式》在《江苏改革简报》刊发,另有三篇文章在《苏州改革》刊发。二是推动改革成果系统集成。加强示范区改革条线交流合作,青吴嘉三地签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改革协同创新合作协议》,确立“五联”合作模式。加强改革系统谋划,印发《吴江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制定落实十个方面37条重点举措。出台《吴江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3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方案》,明确26个重点改革项目,持续加强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区委常委等各联系一项重点改革任务。

  5.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短板”问题的整改。

  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最舒心”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不断优化企业办事流程。数字赋能推进“减材料、减环节、线上办”,截至今年7月初累计拓展10项“一键填表”功能,实现295个事项证照材料“免提交”,开创异地远程办理模式,全省首创“跨域通办·云综窗”,及时更新对外公示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二是规范第三方机构管理。对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审核,变“事后管控”为“源头治理”。定期选取被抽检市场主体进行回访,对被服务企业满意度开展测评,变“单项抽检”为“双向评估”。设立监督专线、明确专人负责,对反馈问题第一时间启动核查程序并公布调查结果。贯彻落实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清单,提升包容审慎监管质效,推行柔性执法。三是加快补齐营商环境短板。聚焦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薄弱环节,通过推行企业开办事项“全链通”,优化电力接入手续、压缩电力接入时长、降低电力接入成本,出台《专业法官会议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措施,持续提升服务水平。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等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分,居于苏州市九大板块前列。

  6.关于“权责划分不清晰”问题的整改。

  一是动态调整赋权事项清单。已完成《苏州市吴江区赋权事项建议清单》上报工作,根据上报方案,各镇、街道(盛泽镇除外)保留赋权事项293项,收回赋权事项230项,盛泽镇保留赋权事项445项,收回赋权事项89项,待批复后收回。二是及时收回相关赋权事项。将区市场监管局原赋权镇、街道的32项行政处罚权纳入建议清单,待上级批复后收回由原赋权部门行使。三是加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印发《苏州市吴江区关于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中坚工程”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科式”执法培训,推动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加强对基层业务指导,印发《苏州市吴江区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专项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水务、公安、交通重点行政执法领域案卷评查。七都镇人民政府已对“标签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相关案件进行处罚。

  7.关于“力量下沉不到位、工作衔接不充分”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人员编制保障。跨层级周转20名事业编制,加强基层综合执法力量。建立月度备案制,严控随意抽调、借调执法人员,精确锁定各镇(街道)一线执法人员。不断充实执法人员队伍,截至今年7月初,共有执法人员239人,执法人员总数比去年年底增加11人。二是完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优化联席会议机制,修订完善《苏州市吴江区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吴江区综合行政执法督察考核实施细则》,成立执法纠察队伍,纠治队伍仪容风纪等方面问题。召开吴江区-南浔区长三角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区域协作会议,推动毗邻区域联动、跨区案件查办机制等协作重点。三是深化镇域综合执法改革。印发《苏州市吴江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质效评估工作方案》,对各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并实地评估。印发《吴江区关于加强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部署五大任务15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镇域内执法协同联动机制,指导各镇(街道)编制工作运行指南和流程图,建立应急管理领域执法与检查的联动机制。

  8.关于“常态化监管执法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一是严格环保案件办理期限。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暂行规定》,明确案审、送达、复核等各个环节的时限要求,今年以来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均在90日的法律规定时限内完成。二是优化环境监测工作机制。增加现场采样监测人员力量,逐步提升监督监测自承担比例和检测报告数量,截至今年7月初,已完成的监督性监测(执法监测)任务企业家次中自承担比例达50%以上。修订《监测服务分包技术监督和质量考核办法》,增加回避管理相关条款,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

  9.关于“产业集约化水平不够高”问题的整改。

  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统筹抓好存量转型和增量培育,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严格执行项目准入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相关产业准入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头部企业、重点企业“头雁”效应,以工业上楼、产业集群等多样形式助推产业集约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共批准53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出让产业用地共计11宗,相关技术指标已全面执行到位。

  10.关于“新兴产业占比偏低”问题的整改。

  厚植民营经济优势,做强实体经济支撑,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推进在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产达效。康辉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已投入试运行;独角兽企业英诺赛科(一期)顺利投产,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1亿元,全年预计可实现产值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05.4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2022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08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4.6%。二是加快构建创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健全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机制、完善载体平台、推进强链补链,成功推动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严格落实《吴江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意见有关实施细则》,持续推动英诺赛科氮化镓项目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研究所建设,加快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2022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分别实现规上产值84.74亿元、91.20亿元,同比增长11.3%、142%。

  11.关于“内控机制不完善”问题的整改。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一是压实区属国企投资决策主体责任。各区属国企出台《内控内审工作计划》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强化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区属国企内控体系及法律合规体系建设,聚焦投融资、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内控内审检查、每季度至少开展1项专项检查,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二是加强区属国企投资管理。开展国有企业经营性项目投资管理专项检查,出具问题清单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严格项目投资审议流程,今年上半年召开2次区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审议相关投资项目。三是开展区属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对企业落实投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投资决策程序、落实投后管理等开展常态化、制度化检查,动态跟进区属国企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完成情况报告,严格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12.关于“议事决策不规范”问题的整改。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要求,持续完善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一是完善区委区政府议事决策规则。规范议题呈报机制,优化会议议题审核、呈送流程;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汇报单位、列席单位充分讨论,全面征求分管区领导意见;规范会议记录制度,明确专人详实记录讨论内容,完整、全面、准确体现会议决策全过程。二是对“三重一大”事项具体内容进行明确界定。严格按照党内有关规定,结合吴江实际制定《“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对决策原则、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以及实施和监督机制等予以明确,于6月2日以区委名义正式印发。

  13.关于“执行相关规定不够严格”问题的整改。

  一是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加强干部选任的综合分析研判,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任前事项报告制度,有步骤、分批次推进干部调整。二是及时开展领导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严格落实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提高试用期满干部考核工作质量。经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单位鉴定等程序,及时对试用期满干部予以任职。三是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前移干部监督关口,进一步规范新任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告知提醒工作,今年上半年累计对14名新任职领导干部开展“四项清单”提醒告知。对新提拔区管干部进行全覆盖关爱提醒。印发《关于开展对年轻干部家访工作的实施方案》,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年轻干部家访,强化对年轻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四是严格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在全区人事管理系统中开发上线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模块,印发《关于做好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的提示函》及相关《办事指南》,对领导干部因公、因私出国(境)的审批范围、办理流程、纪律要求等进行明确。

  14.关于“阵地管控存在漏洞”问题的整改。

  一是筑牢政务新媒体阵地。落实落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每月开展政务新媒体第三方检查评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今年上半年在全省政务新媒体抽查检查中合格率为100%。二是强化校园阵地建设。今年以来每月到校调研督导,强化对规范办学、师德师风、五项管理等内容的规范性检查。强化全区中小学团、队建设,规范升旗仪式,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全区民办小学已经全部建立少先队。

  15.关于“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优化完善派驻纪检监察组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将压实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作为对派驻纪检监察组考核的重要指标。修订完善政治监督“五盯五促”工作法实施意见,结合46项正面清单和22项负面清单,加强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

  16.关于“纪委监委监督执纪质效不够高”问题的整改。

  健全纪巡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实施细则》要求,加强问题线索集中会商、限期办理和跟踪督办。截至今年7月初,2021年前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已全部办结。制定《问题线索和案件督促办理工作规程》,明确巡中移送的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理,巡察移交其他问题线索在收到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了结或立案,完善每2个月跟踪了解巡察移交问题线索的处置进展情况工作机制,及时处置问题线索。

  17.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屡禁不止”问题的整改。

  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列入《2023年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把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履职尽责能力纳入《2023年吴江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和《2023年吴江区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办班计划》,截至今年7月初,已融入6个主体班次,近1260余人接受教育。出台《苏州市吴江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清风正气。

  18.关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成效不突出”问题的整改。

  强化区级统筹协调,制定并印发《吴江区农村道路“生命守护”暨交通安全管理精细化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建区、镇两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与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定期开展联合研判会商。区交通、公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事故联合调查分析、事故多发路段联合排查整治、突出问题联合会商处置“四项机制”,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二)按计划持续推进的整改事项

  1.关于“学深悟透有差距”问题的整改。

  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印发《2023年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2022年10月至今年7月初,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学习11次,其中交流研讨6次。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权威读本,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在省委《群众》杂志刊发各类文章3篇,苏州市社科院在七都挂牌“江村调研基地”。

  2.关于“学用结合不够紧密”问题的整改。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前提,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总书记对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牢“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一是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今年区级层面累计召开安全会议41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落实《2023年苏州市吴江区全面压降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工作方案》,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开展考核督促,开展区级安全生产督导。今年上半年全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75%。通过“7·12”四季开源酒店辅房坍塌事故和黎里文旅项目“12·6”房屋坍塌事故整改落实情况现场评估。二是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整改问题隐患5.19万个,行政处罚214起。制定实施既有建筑、自建房、燃气安全等专项工作方案,完成D级危房整治18栋,累计完成60栋,剩余危房已落实人房分离的管控措施,使用管道燃气用户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100%安装到位。三是推动挂牌督办整改任务落实到位。全力开展重大安全隐患项目挂牌督办工作,截至今年7月初,9项市级挂牌项目已完成5项,剩余4项正在抓紧推进落实中。

  3.关于“一体化建设政治站位不够高”问题的整改。

  一是进一步深化对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思想认识。印发《吴江区扎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梳理112项年度重点任务,目前已全部启动。落实国家、省、市及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工作部署,推进示范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工作,持续提升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窗口。二是切实提升干部担当作为能力。举办示范区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主体班次9个,提升示范区干部在一体化发展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聚焦落实“四敢”要求,深入开展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常态化举办“江城学堂”15期,会同青浦、嘉善两地组织部门联合举办一体化示范区年轻干部“三进三共”现场教学主题活动。

  4.关于“先行启动区建设成效不明显”问题的整改。

  一是更大力度推进先行启动区建设。今年新签约勤合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项目,截至今年7月初,新获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完成智改数转项目94个。淘汰低端落后喷水织机6748台。吴江五院挂牌上海十院临床诊疗中心吴江分中心。二是持续强化规划引领。已编制或批复共计11项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约67.5%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可指导项目开发建设。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已于5月18日获批,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上报至两省一市人民政府。三是加大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力度。截至今年7月初,完成环鼋荡、三白荡区域中心城区、莘塔片区城市设计初步方案;水乡客厅内方厅水院取得农转用批文;桑基鱼塘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70%,汾秋路、浦港路东延设计方案已完成,汾湖大道南延已立项,苏州南站站房枢纽配套工程正在进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60%;集疏运系统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报批,报批完成后即可进场施工。

  5.关于“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多”问题的整改。

  探索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围绕跨区域财税分享、联合河湖长制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探索,首个跨省界幸福河湖鼋荡联合创建,启动鼋荡清洁小流域联合建设,强化跨省“两河两湖”一体化管护,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生态环境补偿专题调研。与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共建示范区绿色发展国际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工业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入选江苏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对象。形成《苏州市吴江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

  6.关于“稳经济作用低于预期”问题的整改。

  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为全省全市多作贡献、多挑担子。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统筹调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领先优势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企业大走访。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零和实际使用外资3项指标实现2位数增长。二是持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吴江外贸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吴江区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抢抓订单的若干政策措施》,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提振信心。今年上半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8.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跃升,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05亿美元,同比增长417.37%,增幅居全市前列。

  7.关于“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立足产业需求,举办吴江(深圳)创新驱动投资说明会、吴江(上海)协同发展投资说明会,8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44.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共签约1-10亿元项目60个,10-20亿元项目9个,20-50亿项目1个,50亿以上项目2个。二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6个省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2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0.5%,居苏州前列,新开工项目已开工3个,开工率100%;43个市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8.5%,居苏州前列,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4个,开工率100%;243个区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7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8.9%,超过序时进度。三是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今年上半年召开2次产业用地出让会议,研究通过产业性用地17宗、总面积760.3亩。按月编制产业用地项目履约跟踪情况通报,完成5期。四是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主阵地作用。今年上半年吴江开发区新增总投资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个,意向项目25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5亿元。将东运城投更名为花港湾城投公司,与苏州城投成立联合指挥部及合资公司,并完成注册登记。加快企业腾退进度,花港湾区域柳胥码头8家企业(共492亩),4家回购价格已谈判完成。

  8.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短板”问题的整改。

  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打造“易企营”平台,畅通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反馈渠道。成立“惠企红盟”党建联盟,发布惠企服务包。开展“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大走访暨区四套班子领导集中调研、“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企业大走访等活动,深入了解企业所盼,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9.关于“力量下沉不到位、工作衔接不充分”问题的整改。

  加强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出台《吴江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强素质、善作为、敢担当”队伍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年教育培训进行部署安排。成立吴江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培训学校,开设“个性化”精品课程,推动“全覆盖”人员轮训。截至今年7月初,已完成六期集中轮训,覆盖执法辅助人员440名,年底前将完成全员轮训。

  10.关于“履行监管指导职责不认真”问题的整改。

  一是健全行业监管与处罚事项执法联动机制。印发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计划,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缺位。强化监督指导,组织开展今年上半年度重点行政执法领域案卷评查活动,促进行政执法与行业监管的有序衔接。二是持续推进柔性执法。通过召集行政执法机关、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实地了解企业对行政合规指导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企业的行政指导力度,强化日常监管,防止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现象发生。今年以来,累计对16家次企业免予行政处罚,涉及金额354.71万元。三是构建纵横联动的两级执法监督体系。完善执法制度,推动执法监督向镇(街道)延伸。协调化解争议,区司法局会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专题协调会,协调2起执法争议。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今年上半年度重点行政执法领域案卷评查活动,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更加公正文明规范。四是充分发挥高质量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完善评价体系,修改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督查考核实施细则》。研究草拟《吴江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化建设指南》,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细化分解。

  11.关于“抓生态环保决心不大”问题的整改。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自上而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指南。一是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2022年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为78.57亿元,较2021年增加26.34亿元,增长50%,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约3.37%,较2021年提升1.02个百分点。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预计年内主体完工;盛泽南部工业区水质净化和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全面开工。二是不折不扣完成信访整改及销号工作。有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省环保督查信访问题销号工作。扎实开展噪声、异味“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共检查各类噪声源1738家次,责令整改18起,取缔1家经营单位;检查涉异味企业287家次,责令整改23起。截至今年7月初,印染污泥填埋场累计开挖处置污泥54.4万方,外运焚烧处置污泥18.56万吨,占总工程量的49.9%。

  12.关于“综合治理举措不力”问题的整改。

  一是系统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印发《吴江区加快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推进系统整治提升行动,截至今年7月初,累计淘汰低端落后喷水织机32104台、低端低效涂层生产线34条,停产41条涂层生产线。印染产业园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二是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修改完善吴江区工业废水专项规划,系统推进工业废水处置工作。截至今年7月初,完成41条(累计完成195条)劣Ⅴ类水体治理,完成率67.2%。苏州市平望龙南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基本完成,已进入调试阶段。三是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完成水泥行业深度治理改造,垃圾焚烧行业深度治理项目正在进行土建施工。生物质锅炉专项整治和重点企业集群综合治理正在加快推进,目前49台生物质锅炉已完成提标改造或淘汰,19家简易低效设施完成治理提升。四是全力推进土壤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印染污泥填埋场开挖、外运、焚烧等工作,共有22套压滤设备投入运行。协调沟通苏州大市范围内热电厂加大污泥外运焚烧处置,目前已与三家热电厂完成对接。截至今年7月初,污泥填埋场累计开挖处置污泥54.4万方,外运焚烧处置污泥18.56万吨,占总工程量的49.9%。

  13.关于“常态化监管执法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一是进一步规范环保执法行为。严格落实省市关于规范执法相关要求,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业务能力。组织召开行政处罚案件交流会,邀请顾问律师对2022年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案件办理难点进行深入探讨。二是强化环保领域廉政建设。召开生态环境部门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组织环保领域相关人员参加纪法宣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通报违法违纪典型案例2次,分批开展“走馆访廉”、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监狱情景式警示教育。修订财务支出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若干意见、监测服务分包技术监督和质量考核办法、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等,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14.关于“产业集约化水平不够高”问题的整改。

  一是着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成立苏州市吴江区工业提质增效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苏州市吴江区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和考核方案。完成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29214亩。研究制定产业更新若干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布局调整,完成《吴江区工业集聚区提升发展规划》初稿编制。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完成税务凭证、租赁关系等资料审核,协调集约办各成员单位上传评价相关数据,加快开展数据采集、审核、初评等流程。二是大力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亩均税收较低的低效企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优三保”拆旧复垦、企业用地回购、存量用地自行改造、提高容积率、增资技改等举措调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今年上半年累计盘活2557.94亩。三是深入推进差别化政策实施。深化工业生态数字管理,完成吴江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4.0版本系统框架搭建,以及存量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用电经济运行分析等功能模块需求调研。

  15.关于“纺织业提质增效不明显”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先进制造“135”培育计划和进一步提升规上企业规模质量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纺织产业由面料向材料升级、由生产向品牌延伸。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逐步提高规上纺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占比。开展印染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完成印染企业停产18家,实现生产工艺水平显著提升、厂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安全和环保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力促纺织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华佳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与东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合作;召开两次政企联席推进会议,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年底投用,加速成果转化。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5家首批入园企业开工建设,与中国恒天集团旗下中国丝绸工业、中国化纤2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盛泽品牌建设工程,对盛泽百家纺织企业进行宣讲并优选30家潜质企业入围培育;举办百家面料品牌启动暨区域品牌发布仪式,打造盛泽织造区域品牌静态展。三是不断拓展纺织品贸易市场。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和国际贸易集聚区建设,累计完成9710备案企业72家。推进海外仓建设,服务孟加拉国公共海外仓牵头建设企业羲和纺织申报苏州市级公共海外仓。举办第五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丝韵江南”活动、2023盛泽时尚周,全球直播观看总量达9325万人次。组织本土丝绸品牌参加米兰设计周“中国日”主题活动,做好深圳大湾区面料展、上海秋季面料展的组展工作,开展盛泽面料万里行泉州站活动。今年上半年,东方丝绸市场完成交易额718.46亿元,同比增长6.94%。

  16.关于“新兴产业占比偏低”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吴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国家、省级资金和平台。推荐2家企业申报2023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推荐相关企业申报2023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二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力度。瞄准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主动出击,精准招商。今年上半年,全区招引新兴产业项目67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70.5%;总投资290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总投资的72.9%。

  17.关于“创新驱动不够有力”问题的整改。

  一是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积极组织区内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4家企业获评苏州市生态融合型创新联合体,数量居全市前列。推出“科技政策惠企直通车”专题服务,开展各类科技政策、研发投入等专题培训14场,培训企业超1300家。做好2022年度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政策落实工作。组织34家企业申报省(潜在)独角兽,同比增长54.5%,组织37家企业申报省瞪羚企业。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29.64亿元,同比增长18.2%,列苏州大市第4位。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加强高企后备梯队建设,今年以来共有859家企业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蓄水池进一步扩大。加大高企排摸力度,对照“三张清单”精准组织发动,定期通报进度,截至今年7月初,意向申报企业超1000家。开展高企申报材料专家预审,邀请省高企评审专家为260余家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查漏找差。三是加快科创企业专利布局。以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为平台,强化重点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用足保护中心快速预审绿色通道,截至今年7月初,吴江预审备案企业682家,提交预审合格专利申请227件,同比增长371%。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主动对接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增加高价值专利数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转化等工作进行重点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分级培育,激发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四是全方位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深入实施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修订出台《吴江区宣传文化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吴江区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制定2023年全区党管人才“书记项目”,将教育、科技、人才相关指标纳入职能部门和区镇关键指标任务书,截至今年7月初,共报送市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333个,区级领军人才项目158个,认定“双招双引”重点项目78个。持续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出台《太湖新城(吴江)高品质人才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加快建设太湖新城·CBD总部科创区、云梨国际创新社区等示范项目,优化“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住房、人才社区”四位一体安居体系,举办人才“面对面”“人才四季”系列活动,营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创新生态。持续擦亮引才活动品牌,赴武汉大学举办“校园苏州日”活动,赴上海、西安等地举办“感知吴江”活动,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岗位1368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156人。

  18.关于“‘中国·江村’品牌打造不力”问题的整改。

  一是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成立苏州市吴江区江村研究会,揭牌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乡村振兴调研基地并启动国际农业智库江村行。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环长漾、环鼋荡、环澄湖三个片区共梳理项目72个,当前已开工61个。梳理排定2023年吴江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0个,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乡村振兴,“吴江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公示名单。二是加大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发布《2023年吴江现代农业园区招商选资项目推介手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优质项目招引落地,打造“安佶拉”“油树里”等一批休闲农业网红打卡点。推荐申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1条、“苏韵乡情 百优乡产”7个,获苏州市铜奖1个、优秀奖1个,评选出首批区级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基地11家。三是提高特色乡村组团覆盖面。以“五美三优”行动为品牌,持续推进“五美”自然村创建工作,梳理383个“五美”自然村培育对象。截至今年7月初,已启动3个镇培育美丽宜居镇,培育2个重点中心镇,续建(提标)11个特色精品乡村,新建6个特色精品村,40个村庄已完成特色康居乡村建设任务,“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特色精品示范区已通过苏州市验收。四是稳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积极推进落实“惠村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共推进“惠村项目”67个,项目面积37.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3.72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年租金收益超8000万元。大力实施吴江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多途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上半年吴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48元,同比增长6.2%,增速居苏州前列。

  19.关于“‘江南文化’名片塑造不足”问题的整改。

  一是擦亮“江南文化”名片。进一步用好吴江江南古镇、古村国家级品牌,培育苏州湾文化中心江南文化新地标。苏州湾大剧院引入《只此青绿》《孔雀》等精品剧目,截至今年7月初演出115场,观众5.2万人次。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对外开放,参观超7万人次,票务销售超200万元。苏州湾博物馆陆续推出“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展陈”“舟车丝路——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对话”“芥子须弥——云冈特展”“虎鎣:新时代、新命运”等特展。2023江南丝绸文化旅游节启动,吴江丝绸企业代表亮相米兰设计周。二是加强“江南文化”总结推广。推动水乡、古镇、丝绸、大运河等标志性文化基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吴江运河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京杭大集二期之东入口组团打造及景观提升工程主体建筑完成80%,计成纪念馆即将启动建设,垂虹人文街区完成项目立项等前期报批工作;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馆完成展陈提升,盛泽丝绸文旅产业园一期已开展室内装修,苏嘉铁路平望遗址公园即将开园。《吴江旧闻记》入选《江苏文库·史料编》,《吴江县志》(嘉靖)、《江村经济》两书作为《苏州全书》首批出版图书亮相。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做优做强。进一步完善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太湖苏州湾度假乐园、七都开弦弓村综合改造等3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区文化产业招商中心作用,举办2023吴江(上海)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18个项目现场签约。结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积极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新落地文化项目3个,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较2022年净增16家。上书洲书院入选“2023江苏最美书店”。研山美术馆等5家单位先后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纷享阅读等4家单位入选市级“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四是促进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同里古镇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承办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暨2023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震泽镇“水韵桑田稻花香”绿色生态体验产品和平望镇“归田长漾里”原生村落微更新项目入选省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产品和示范项目。“江村丝绸·魅力吴江”“双湖慢生活 遇见最江南”2条线路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黎里古镇“江南非遗匠心之旅”入选省级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2条线路入选苏州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材料已报送至文旅部。

  20.关于“内控机制不完善”问题的整改。

  进一步加强镇属国企投资监管,及时跟踪落实企业资金出借情况,强化与往来款、借款有关内控制度措施,保障资金安全,防止坏账发生。

  21.关于“议事决策不规范”问题的整改。

  加强区属国企投资监督管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成立区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召开相关项目专题会议,协助对接相关资源,重点支持项目健康发展和推动上市。积极推进项目股东会和董事会召开,共同助推项目健康发展。

  22.关于“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问题的整改。

  一是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关于区委常委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意见》,定期了解区委常委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执行情况,加强日常提醒。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并规范做好记录,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区委常委均按规定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2022年10月至今年7月初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30余次、与支部其他党员谈心谈话100余人次。二是推动民主生活会开出“辣味”。4月27日,召开区委领导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征求意见座谈会,共收集6个方面24条意见建议。5月5日召开省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根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全面对照检查,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三是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组织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共19人指导下级党组织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全程督促指导班子成员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点评成效、指出不足、提出整改要求。安排区委组织部部机关干部共102人次旁听2022年度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班子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切合实际、剖析是否深刻、提出整改措施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监督,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生生活会的监督检查,区纪委监委会同区委组织部,派员列席各区镇党(工)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列席被监督单位民主生活会,督促班子成员把受党纪政务处分、诫勉谈话等情况说清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

  23.关于“干部工作统筹谋划不够”问题的整改。

  一是健全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制定出台吴江区《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明确五年总体目标和日常配备要求,突出基层一线导向,健全年轻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全链条机制,压实全区各级党组织培养年轻干部的主体责任。2022年12月,启动新一轮全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工作,选派76名年轻干部到区镇、街道、重点专班、改革攻坚一线摔打磨练,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考察了解和跟踪管理。二是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考察了解和提拔使用,2022年12月至今年7月初,新提拔“85后”副科职干部12名,为统筹抓好各地各部门年轻干部配备做好储备。加强对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调研,5月初集中开展区属国企领导班子调研工作,定期掌握优秀年轻干部储备情况。三是盘活用好退职干部资源。制定出台《关于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开展驻企服务助力企业敢干的实施方案(试行)》,首批选派30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入驻33家企业提供驻企服务。切实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搭建干事平台,确保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参与班子分工。坚持实干担当、择优晋升导向,2022年12月至今年7月初,对30名作用发挥好、工作实绩明显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进行职级晋升,激励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积极作为。四是统筹推进干部交流轮岗。进一步推动机关与机关、机关与区镇、街道、机关与国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轮岗交流,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对于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任职满10年未交流的干部稳妥有序进行岗位调整。

  24.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短板”问题的整改。

  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规范党支部管理,会同各区镇、街道采取抽查、实地督查等形式,重点围绕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海棠花红”先锋阵地运行情况等方面开展党建“体检”;启动2023年全区区域党建工作站专职党务工作者招聘工作,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二是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采取苏州智慧党建平台“一周一通知、一月一提醒”方式,监督区四套班子机关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情况;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完成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共计开展57期,覆盖轮训对象4618人。三是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持续推进小区(自然村)党组织和群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点提升计划,建立全区307个村(社区)党建工作专员队伍,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排查软弱后进党组织1个。组织全区205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为期5天的培训。四是持续提升“两新”党组织覆盖面。排摸全区39家区管平台机构党员数量,推动6家平台机构单独建立党组织。加快推进全区党建引领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健全组织体系,持续提升“两新”组织“双有”比例。截至今年7月初,50人以上非公企业有党员的比例为88.7%,100人以上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比例为80.5%,较上一年度有明显提升。五是持续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2023年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中“两新”组织拟发展党员282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制定《关于在全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流动党员排查工作,定期发布有关情况通报。下放区级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权限,对工作单位相对稳定并具备转移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应转尽转,今年上半年党员组织关系转入202人,均由区镇、街道接转。

  25.关于“宗教管理存在短板”问题的整改。

  一是夯实基层宗教工作基础。完成贯彻全国、省、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吴江宗教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各宗教活动场所和管理部门、基层统战民宗工作干部、综治网格员开展政策法规等相关学习活动,并明确职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二是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宗教聚会、传播宗教类非法出版物等活动;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累计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30余场。

  26.关于“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完善问责工作机制,系统梳理2019年以来区纪委监委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分析案件多发高发的党组织情况,综合考量涉案人数和人员性质,对其中主体责任履行不力问题提出问责建议,将依规依纪依法进行问责处置。

  27.关于“纪委监委监督执纪质效不够高”问题的整改。

  一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督执纪。出台强化营商环境领域监督执纪的17条具体措施。开展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驻企服务,首批选派30名;明确驻企服务工作政商交往“六可以”正面清单和“六不准”负面清单。紧盯综合执法领域“举报不查”“查而不处”“处罚不当”等问题,开展综合执法领域智慧监督,形成“五个预警模型”“一个检察协同”智慧监督新框架。通报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1批3起。二是加强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查实相关人员腐败问题,并给予处分,截至今年7月初,办理工程建设领域案件16件,处分16人。制发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纪检监察建议6份,督促被建议部门做好整改落实。开展村级小型工程专项监督,深化“室地”协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监督,查处工程老板与村干部利益输送问题,立案15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今年以来,共办理行贿案件5件。三是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督。制定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同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开展谈话的工作方案、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提醒告知书,开展专项治理,严肃纠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强化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宣贯工作。梳理完成2022年以来因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被查处的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情况。

  28.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屡禁不止”问题的整改。

  一是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开展元旦春节、五一端午“清风行动”专项督查;印发《关于加强“四风”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材料移送的通知》,完善8家职能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四风”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材料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吃拿卡要”问题,已立案6人;部署开展公款旅游及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整治,已立案2件;部署镇属国有(集体)企业“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镇属国有(集体)企业基本信息库,正在核查1件;拟定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推动财政部门组织全区预算单位、乡镇开展自查。二是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和警示教育力度。对2022年中秋国庆期间因违规吃喝被查处的4名干部进行通报,案发单位已召开专题警示教育会。在今年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日期间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3批42起。向社会公开曝光4起风腐一体典型问题。组织76个单位1900余人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64个单位5500余人次借阅观看警示教育片。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发布审查调查、“四风”通报等信息,发布审查调查信息4条。三是推动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严格落实“清慎勤”16条意见,全区52家区级机关和区镇、街道制定“清慎勤”重点项目53项,按照项目计划稳步推进中。结合元旦春节、五一端午“清风行动”专项督查,对部分区镇工资津贴补贴和福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29.关于“‘学有优教’差距较大”问题的整改。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打造现代化教育名区跨越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已面向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海外名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和面向社会完成招聘教师577名,并积极开展重点紧缺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新成立盛泽中学、江陵实验小学等教育集团,持续推进区域内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促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一镇一策”“一校一案”制定全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专项治理计划方案,通过关停及转为公办学校办学点的方式积极推进21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治理,已完成5所;实施常态化督查机制,开展规范办学督查;通过政府购买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全体学生和其他民办学校中符合公办入学条件学生的学位等方式,大幅降低全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目前控制在5%以内。三是加快推进学校建设进度。启动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实验初中改扩建工程、杨嘉墀实验学校小学段9轨和初中段6轨工程;10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已经列入2023年关键指标党管人才“书记项目”任务书;切实推动2019年以来尚未启动的6所规划应建中小学启动土地指标争取等工作。

  30.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已启用,区四院、横扇卫生院、江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堰卫生院建设正按序推进,推动北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项。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筹备3个甲级村卫生室创建,进一步提升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等诊疗和服务能力。二是推进医疗服务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类医学人才培养与引进,开展“三基”轮训,今年上半年招引卫生技术人员110余名。加强薄弱专科及医联体建设,挂牌“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苏州九院分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加快优质资源引进,建成苏州九院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区中医医院合作成立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传承工作室、上海六院运动医学科赵金忠工作室。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出台《2023年吴江区卫健系统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工作方案》,开展窗口服务水平专项督导;加强预约诊疗和服务能力,全区范围内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苏州九院、盛泽医院等设置一站式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按季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根据群众所需所盼完善医疗服务。

  31.关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成效不突出”问题的整改。

  一是全面压降交通事故。截至今年7月初,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1.6%、32.1%,涉及电动车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6.7%、35.7%,涉及60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7.8%、31.8%;国省道货车靠右通行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全部完成,科信设施安装完成79.2%;每月开展农村公路流动治超10次,联合青浦、嘉善开展长三角联合治超2次,查获超限超载车辆568辆次;25处重点路口精细化提升项目有序推进,其中9处已立项,16项正在立项。二是长效整治交通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技术状况等安全隐患排查频次和密度,排查安全隐患404处并全部完成整改,开展农村公路管理检查,完成39条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深化“农村公路路长制”责任落实,各级路长按要求开展巡路1105次。三是推动交通配套设施升级。进一步加大信号灯、临水护栏、中央隔离护栏、机非隔离护栏等道路交通隐患整改力度,截至今年7月初,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969处。14处市、区两级挂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5处已整改完成、剩余9处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四是提升重点人群交通安全意识。加强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劝导,曝光农村地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4起;启动60周岁以上老年人群体道路交通安全“面对面”宣传行动,已完成2.37万人次宣传;查处各类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17.94万起,对违法销售电动自行车的26家经销商进行溯源处罚。

  32.关于“‘12345’热线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的整改。

  一是完善综合指挥体制机制。印发《吴江“12345”热线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区综合指挥中心三定方案,加快制定区综合指挥平台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追责机制,加强与纪委监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联动,定期移送相关问题线索。二是狠抓工单办结。设立纠风质检班组,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启用综合指挥新平台,实现处办时限红黄灯警告标识,加强工单跟踪、催办、督办,提高处办质效。苏州“便民杯”竞赛中,一季度吴江“12345”热线满意率99.73%,高于全市标准,问题解决率居全市前列,获得通报表扬。二季度总得分在各县市平台中位居前列,获得“流动红旗”表扬。进一步完善知识库,集中梳理问答,目前咨询类诉求在线解答率在98.2%左右。三是破解停车难题。通过改造利用零星、闲置地块等方式,推动停车设施建设,缓解老旧小区、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题,新增重点区域公共泊位600个、错时共享泊位500个,探索实现万宝财富商业广场停车设施向市民有偿共享;完成安惠路等路段2400个泊位“一位一码”设置工作,实现经营性公共停车场“一场一码”监管全覆盖;启用主要道路违法停车高发点段自动抓拍设备24套。四是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印发《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设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和推进会。制定《吴江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指导意见(试行)》,规范物管会组建流程,20家“红色议事厅”已投入使用。开展业委会组建专题座谈会2场,“红色议事厅”专项培训1场。通报2022年度吴江区物业考核结果,对考核不合格物业项目进行通报,持续优化物业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有效运用。

  33.关于“反馈问题整改不够到位”问题的整改。

  一是落实好水环境质量预警提升机制。加快推进4项年度太湖治理工程项目和3项江苏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均已开工。每日通报考核断面水质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重点涉水企业执法检查力度,截至今年7月初,检查企业676厂次。督促企业加快燃煤锅炉整治改造,17台替代的天然气锅炉已建设完成。二是规范闲置土地处置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闲置土地处置机制,印发《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善土地供后监管工作方案》,对疑似闲置土地开展调查核实,及时进行分类处置。已完成12宗闲置地块整改工作,剩余14宗已开展闲置土地调查工作,正逐宗推进整改。三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提升和统一运维。完成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先导段工程,后续工程完成初设评审、监理招标及施工图审查,启动进场准备工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486个自然村已建存量农污设施已由区水务集团统一运维。

  34.关于“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问题的整改。

  一是建立健全巡视整改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要求,出台《关于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实施细则》。压实区委第三轮被巡察单位党组织整改责任,督促相关责任主体把巡察整改监督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构建全链条整改监督闭环。探索巡察工作建议制度,强化边巡边改和巡察成果综合运用。加强对村(社区)巡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组织全区村(社区)开展巡察整改群众质询评议。二是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坚决遏制屡审屡犯的现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审计整改成效作为区级机关高质量考核的依据。完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重点风险防范清单》修订,梳理报送近三年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37份。全面整理和分析近三年来投资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序梳理风险防范清单。三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研究修订完善《关于规范吴江区限额以下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乡村振兴小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流程;组织各区镇相关人员参加相关专题培训;通过解读相关法规、经典案例等,加大对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各区镇招投标部门的业务指导。四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深层次问题治理。印发《吴江区加快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加快制定吴江区工业废水专项规划,推进系统整治提升行动,截至今年7月初,全区累计淘汰低端落后喷水织机32104台、低端低效涂层生产线34条,停产涂层生产线41条,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深层次、根源性问题整治。五是加快安置房办证进程。有序开展安置房项目的登记工作,针对存量未办证安置房项目研究确定解决路径,截至今年7月初,4个项目完成首次登记,剩余2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3个月集中整改,吴江巡视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照省委巡视整改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需要、对表人民群众期盼,整改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一些难点问题还需要集中攻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吴江区委将严格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坚持标准不降、要求不变、力度不减,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入抓好后续整改工作,以整改实际成效推动全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是以更高站位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对巡视工作的部署,结合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推进整改落实,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吴江一贯到底、高效落地。

  二是以更实举措抓好整改任务落地落细。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严格对照巡视要求和整改方案,坚持主动改、全面改、深入改、彻底改,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不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事项,按照时间节点持续跟踪整改进展,在限定时间内尽早保质保量完成;对需长期整改的事项,按照明确的分阶段目标,紧盯不放、持续发力,切实加强督查评估和跟踪问效,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松手、见不到实效不松手”。

  三是以更优机制推动整改成效巩固深化。坚持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标本兼治,既拿出“当下改”的决心和举措,集中解决巡视发现的问题,又制定“长久立”的制度机制,着力破解普遍性、系统性、倾向性难题,达到整改一个问题、建立一批制度、提升一个领域的效果,真正把问题整改的成效体现到自我完善、堵塞漏洞、提高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加强日常监督和精准问责,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落实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监管措施,坚决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四是以更强担当促进整改成果转化运用。以此次巡视整改为契机,把强化巡视成果运用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以及总书记考察江苏、苏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起来,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抢抓一体化示范区和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战略叠加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从严管党治党等方面持续用力,切实将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吴江新实践的过硬成果,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吴江更大贡献。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0512-63980746;邮政信箱: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办公室。

  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员会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