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帮我们追回工程质保金。”近日,江苏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经理向回访的南京市秦淮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连声道谢。去年底,该民营公司通过扫描“监督护航·助企敢干”二维码,反映某区属国企拖欠该公司工程质保金问题。
“区属国企如果不依法履行合同,拖欠工程质保金,不仅给企业成本‘加码’,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给全区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南京市秦淮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收到企业诉求后,区纪委监委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核实。经查,2019年3月,该民营公司作为施工单位,承建某大厦装修改造工程,质保期满后,甲方以工程未通过消防验收为理由,迟迟未退还质保金73.8万余元。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该大厦未通过消防验收与施工单位无直接关联,且质保期已满,工程并无其他质量问题,甲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退还工程质保金。
针对该大厦改造工程涉及权属单位、建设单位、代建单位、施工单位等多个主体情况,秦淮区纪委监委充分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建议,厘清权责关系,约谈相关责任单位主要领导,督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妥善处理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工程质保金尽快支付到位。
这是秦淮区纪委监委以监督效能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政策举措落地落实的一个实例。在全市重大项目白下高新人工智能产业大厦,施工项目负责人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全方位监督护航,推动职能部门帮助办理白天渣土外运许可证,项目工期能够缩短一个月时间。该项目开工以来,秦淮区纪委监委通过派员列席“三重一大”会议、开展谈话提醒等方式,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办证难、用工难、运输难等多个难题。
秦淮区纪委监委为持续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政策落地落实,研究制定《全区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举措,明确监督重点,组织对16个承担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的主要职能部门进行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全面核查有无行政审批难、办证办照难,是否存在部门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公职人员有无吃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惠企专项资金、安全生产责任是否及时落地落实,涉企检查是否过多过滥等问题。同时,持续深化“双百双问”调研活动,搭建纪企沟通 “连心桥”,拓宽涉企问题信访举报渠道,多种途径及时倾听企业和广大群众诉求,并采取“领导包案+提级办理”模式,强化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
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行动以来,秦淮区纪委监委已围绕10个方面突出问题,排查42项纠治重点,立案33件3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
“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涉企问题信访举报渠道,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把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靶向发力、精准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知责担责、全面履责,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中梗阻’,助力营造企业敢干、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良好氛围。”秦淮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蒋守昌 李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