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清澈见底,两岸绿植环绕,居民在步道上悠闲漫步,这是如今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道的日常景象。
“最近经常有保洁人员过来打捞漂浮的垃圾、清除水中的淤泥,周边环境也变好了,过来遛弯时感觉神清气爽。”面对前来回访的我们,东湖社区的居民张大爷由衷感慨。这一转变得益于开发区开展的一场整治行动,让河道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
近年来,开发区辖区内43条河道水域、岸坡的保洁管护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服务外包,由第三方保洁公司具体实施。今年初,市纪委监委开展民生领域外包服务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在走访调研时,有群众向我们反映了河道漂浮物堆积、岸坡杂乱等问题。我们立即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
河道的日常保洁既然已经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为何管护仍不到位?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立即成立工作组开展核查,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街道监管缺位,对履约情况监督不力,服务质量监控责任落实不到位;而保洁公司为节约成本,擅自降低作业标准,导致保洁质量不达标。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对8名相关责任人分别进行诫勉谈话和提醒谈话。
问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监督推动下,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组建整改工作组,对河道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台账,逐项整改。制定完善河道保洁标准和考评细则,明确监督、指导、抽查等工作的责任人,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同时,组建巡查小组,强化巡查力度,及时交办发现问题,督促有关街道严格把控第三方公司保洁质量,将履约情况与保洁费用支付挂钩,杜绝服务绩效和资金拨付“两张皮”现象。
此外,开发区还将河道划分为6个保洁单元,每个单元分别设置攻坚小组和日常维护小组,形成突发任务快速响应、日常保洁常态开展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为河道长效管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河道保洁问题的整改,是市纪委监委整治民生领域外包服务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们对近三年市、县两级民生领域外包服务项目开展全面起底,重点纠治“一包了之”“以包牟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已处置相关问题线索159件,立案审查117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同时,我们推动财政、审计及各政府采购单位协同联动,在项目决策、招标采购、履约监管、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压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吴建华 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