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巡视巡察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 巡察破题护航渔业转型

发布日期:2025-04-29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长江之畔的永安洲镇东江社区,67岁的护渔队长赵押宝在甲板上迎来春日的第一缕晨光,远处白鹭掠过,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老赵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以前只顾着撒网捞鱼,哪知道这江景能这么好看!”

  几年前,这片江域却是另一番景象。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令落地实施后,世代以船为家、以渔为业的东江社区渔民一下子没有了主意,社区拥有400多名专业渔民、180余条持证渔船,大家未来的生活怎么办?渔民代表挤在镇政府的院子里,焦虑的情绪像江上的雾霭般弥漫。“渔船收了靠啥吃饭?”“上岸能干什么?”老赵手里攥着渔网,提出一连串问题。

  转机始于此前的一次巡察。

  我们高港区委巡察组在走访永安洲镇时,发现东江社区渔民上岸补偿政策没有及时落实到位。这是事关民生的大事,马虎不得。我们第一时间找到永安洲镇政府了解情况。原来,镇里对落实渔民上岸补偿政策非常重视,早已经过多轮研讨,可是部分渔民抵触情绪较大,导致一直无法落实。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除了捕鱼,没有其他专业技能,担忧未来生计。

  “要让政策落地,先得让民心安稳。”我们了解情况后,向永安洲镇党委提出建议。镇党委经研究决定成立重点水域渔民退捕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在新联、新渔、东江三个片区召开协调推进会。会议室里,渔民代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坐成圈,人社、农业等部门负责人逐条解读政策。

  老赵记得那个盛夏的夜晚,社区干部带着政策汇编逐一讲解:“补偿标准、转产培训都写得明明白白,还留了电话随时咨询。”三场推进会,场场座无虚席。有渔民摸着褪色的救生衣询问捕鱼装备处置方案,有老人捏着皱巴巴的存折咨询退捕补贴,还有人在就业创业政策展板前驻足。

  接下来一段时间,当镇里宣布组建护渔队的消息时,老赵第一个报名:“捕了半辈子鱼,最清楚哪里容易偷捕。”经过层层筛选,8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穿上深蓝制服,巡逻艇的引擎声替代了往昔收渔的号子。

  每天早上,养殖户陈伟都会来到特种水产养殖池边投喂饲料。这个曾经的“捕鱼好手”,如今是带动20余名渔民就业的养殖大户。他至今记得巡察组同志上门走访时的场景:“我说想搞珍稀鱼种繁育,没几天农技专家就带着资料来了。”更让他感动的是,政府帮助对接长三角销售渠道,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每年春季,他都会自费向长江放流数万尾鱼苗。

  如今,东江社区从原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稻渔共生示范区、生态观光走廊和特种水产育苗基地。曾经密布渔网的江段重现鱼群洄游盛景,定期开展的生态监测显示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

  在社区活动室的墙壁上,我们看到,整面墙贴满了渔民转产培训的合影。会议记录本里,密密麻麻记着群众提出的诉求。档案柜里按年份整理的文件册中,退捕渔民签署的就业协议已垒成厚厚一摞……这些带着温度的工作痕迹,见证着政策落地过程中每一滴汗水的辛勤付出。

  江风拂过新栽的芦苇,送来悠远的汽笛声。老赵调整巡逻艇航向时,瞥见岸边新竖起的生态监测站。他知道,那里实时跳动的数据,正记录着江豚回归、刀鱼洄游的故事,而他和乡亲们的故事,早已融入长江新的年轮里。姜兆刚 郭家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