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徐州市贾汪区:“两个没有”消怨解惑 基层治理更见实效

发布日期:2025-07-16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前不久,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朱古村某村民亲人离世,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等人前往吊唁,上门宣传丧葬政策,积极帮助逝者家属解决治丧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主动作为的暖心之举拉近了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点赞:“村干部主动上门送政策、解难题,以后村里有啥事我们也大力支持。”这道出了贾汪区纪委监委让群众没有疑惑、没有抱怨“两个没有”监督行动带来的真切改变。

  今年以来,贾汪区纪委监委按照区委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工作要求,调研发现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不够和惠民利民便民政策了解不透等问题,通过深化建设“两个没有”纪检监督品牌,创新机制、下沉服务,让干部围着群众转、工作跟着问题走,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问题的解决始于脚底沾泥的倾听。前期在茱萸山街道调研时,部分村民和村干部向纪检监察干部反映,基层工作中难免出现干群关系矛盾,比如村里修条生产路、挖条排洪渠,难免对个别村民的家前屋后、田间地头造成一些磕碰损失,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会影响后续工作推进。该区纪委监委随即推动建立立体化问题收集机制,定期筛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常态化开展包村走访,与村民和村组干部面对面沟通交流,同时借助“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小程序,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和诉求。

  在此基础上,根据收集的问题,按照“民生急难、作风顽疾、政策盲区、历史遗留”分层分类建立台账,定期对照问题台账开展分析研判,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时间节点、整改要求。对复杂疑难问题,开展联席会议“一事一协商”,明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必要时启动现场办公,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走访茱萸山街道龙门村期间,有群众反映,龙门村四组泉眼拓展出的蓄水池能满足枯水季大部分村民种地需求,但由于蓄水池边的场地和土路狭窄,已发生数起拉水车辆因拥挤滑进蓄水池和路边大沟的情况。走访组随即到现场实地查看情况,召集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就地讨论解决方案。经讨论,该村决定对蓄水池周边区域道路进行拓宽和平整,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麻烦和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机关班子成员、各室组负责人通过到相关单位及属地走访,发现群众急难愁盼39个,帮助推动解决问题29个。

  区纪委监委还通过开展常态化监督,打造“收集—研判—督办—反馈”全链条机制;同时与区融媒体中心协作,通过贾汪新闻等媒体栏目播发问题反映渠道(如监督电话、邮箱、各类监督小程序等)、民生领域典型案例等,增加群众知晓度,扩大监督影响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题,推动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智慧监管平台,将党务村务、惠农惠民资金、村居资产资源等公开信息整合到线上,全区132个村(居)全部纳入平台管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熟知本村“家底”;大力治理殡葬管理乱象,清理殡葬服务乱收费,推动取消不合规收费项目5项,降低收费标准3项,使殡葬服务回归公益属性,大大减轻群众治丧负担,让群众安心办好“身后事”。

  “两个没有”行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来办,用真心、耐心、公心不断赢得民心。如今,由“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由“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群众疑惑少了、心气顺了,抱怨少了、笑容多了,贾汪基层治理质效更高了。(邢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