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清风扬帆”网。今天,本栏目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共沛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时伯明。时书记您好,欢迎您的到来,请您先和网友们打个招呼。
|
[时伯明]:主持人好,“清风扬帆”的网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清风扬帆”网,与大家交流工作体会。
|
[主持人]:时书记,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沛县的基本情况。
|
[时伯明]:好的。沛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微山湖西岸,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18个镇(场)、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3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第52位。
|
[主持人]:沛县的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形势喜人,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党风廉政建设的保驾护航。请您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
[时伯明]:好的。近年来,沛县纪委在上级纪委和沛县县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科学实践“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成了新局面。一是坚守责任担当,积极践行两个责任体现“新作为”;二是强化教育提醒关爱,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得到“新提升”;三是持续发力不间断,惩治腐败取得“新成效”;四是注重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作风建设呈现“新风气”;五是坚持严管厚爱,干部队伍建设出现“新气象”。
|
[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沛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总体印象。我们了解到,沛县在“两个责任”落实方面举措实、效果好。请时书记给网友们介绍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
[时伯明]:好的。近年来,沛县紧紧抓住“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全面实施清单化明责、项目化履责、常态化问责,把“全”的要求和“严”的标准贯穿始终,着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一是清单化明责。县委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县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县纪委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协助县委明确党委、纪委及党员干部的责任清单和履责要求,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紧扣“六大纪律”,聚焦“四个着力”,将“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巡察重点内容之一,去年以来组织开展对龙固镇、民政局等7家单位的全面巡察工作,巡察整改共性问题17项72条,移交问题线索59条,以巡察推动责任落实。二是项目化履责。将“两个责任”重要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序时进度和完成目标,并纳入县对镇科学发展观目标考核和县直单位绩效考核;每年年底,由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带队对各镇各单位进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考核,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并约谈排名靠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全县113家单位向县委、县纪委述责述廉,督促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双报告”、函询谈话、约谈提醒等制度。三是常态化问责。结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学习贯彻,进一步规范党的问责工作,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力等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严肃责任追究。通过问责一个,警醒一片,以责任倒查推动“两个责任”有效落实。近年来,县房产中心、县民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先后被问责。
|
[主持人]:通过时书记的介绍,我们感到沛县在推动“两个责任”落实上下了真功夫,体现了认真、较真、动真的精神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请问时书记,沛县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四风”整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
[时伯明]: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作风问题群众看得见、听得到、感触得到,作风好坏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我们充分发掘各方潜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是紧盯日常强化监督。瞄准“四风”新形式、新动向,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坚决刹风整纪,严防反弹回潮。从“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中选取作风建设监督员78名,有针对性地开展作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整合督查力量,重点围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精神,不定时间、不定路线随机检查,查出问题当场明责、现场处理。近年来共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明查暗访48次,204名违规人员“点名道姓”在全县通报批评。二是紧盯“关键少数”严格执纪。重点查处党员干部违反作风问题,坚持以上率下,以领导干部作风的好转带动作风的整体转变。重点查处了县质监局原局长惠某违规发放职工福利问题、县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原主任席某公车私用问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某违规操办儿子婚宴问题等11名科级干部违规问题,45名党员干部被问责。通过对党员干部顶风违纪案件的查处,既促使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又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三是紧盯“为官不为”动辄则咎。着重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重点查处了乡村医生计算机培训乱收费问题、部分镇村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物资发放不到位问题、良缘婚服中心违规乱收费问题等。对规划、国土、住建、城管等工程建设领域11名党员不作为、乱作为等进行严肃问责,给予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通过近年来持续从严执纪,坚决刹住了歪风邪气,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四是紧盯突出问题健全长效机制。近年来,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减少制度盲点、堵塞制度空子、防止制度缺位。创新开展“第三方”民主评议,组织完成建筑领域22家单位,县卫生、教育2个系统和县公安局等10家单位职能科股室三轮次评议,对排名末位的20名科股室负责人予以问责。督促开办“电视问政”栏目,播出问政节目73期,问政单位48家,通过抓评议、改作风、提效能,有效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
|
[主持人]:纪律审查是纪委的主业,更是履行纪委监督责任的直接体现。时书记,能和我们谈一下沛县纪委在纪律审查方面取得的成效吗?
|
[时伯明]:好的。近年来,沛县纪委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利剑高悬,重拳出击。2013年以来,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758件,办案数量逐年上升,2014年立案492件、2015年立案622件,较2013年分别增长117%、174%;今年以来立案417件,较去年同期增长54%,查办案件总量始终保持高位高速运行态势。严肃查处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震慑作用强的科级干部案件49件,县房管局原局长邵某、原党组书记刘某,县住建局原党委书记张某、县行政执法局原局长吕某、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张某、县法院执行局原局长蒋某、县爱卫办原主任高某、县农机局原局长杨某等8名正科级“一把手”因严重违纪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查处万元以上案件527件、100万元以上案件8件、200万元以上案件5件、500万元以上案件2件;使用“两规”措施24件,移送司法机关39人。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查处了县房管局产权股原股长王某涉嫌受贿480余万元等一批“小官巨贪”案件。通过对以上“极极少数”影响恶劣、顶风违纪腐败分子的查处,震慑作用得以彰显,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信任和支持。
|
[主持人]:通过时书记介绍,我们对沛县近年来纪律审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十分震撼,这一成绩不仅在我省县(市、区)中首屈一指,在全国县级纪委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们想知道沛县纪委在纪律审查工作中有哪些诀窍以至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
[时伯明]:近年来,沛县按照上级要求,不断践行纪律审查新理念,着力实施“四个创新”,破解查办案件难题,不断开创纪律审查工作新局面。一是创新“系统查、查系统”理念,坚持“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根据系统案件的关联性特点,纵向延伸,横向辐射,彻查同系统、同类型腐败案件,实现个案类查、窝案深查。“吃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快查快结;“夹一个”缜密初核,择机而动;“看一个”抓住线索跟踪,盯紧不放。纪律审查工作连续三年高速高位运行,重大有影响案件持续形成强力震慑,先后查处了住建系统、房管系统、政法系统、卫生系统等领域系列腐败窝案串案。二是创新绩效量化考核机制,破解基层纪委“不愿办案”难题。实行目标化管理,细化分解任务到室、到镇、到人,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有担子。推行农村工作室与镇级纪委捆绑式考核,实现任务和责任共担。2015年,镇级纪委相互比超追赶,共立案581件,占全县立案总数的93.4%。三是创新纪律审查工作包挂制,破解县直单位“不会办案”难题。出台县直机关案件检查工作包挂制度,实行纪委常委按系统分口包挂、检查室联系指导的办案工作机制。分管常委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比,包挂科室亲自指导、亲自参与,有效解决县直单位纪委不会办案的难题。2015年,共查处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违纪案件41件。四是创新协作办案模式,破解大要疑难案“不能办”难题。在县级层面,对重大复杂“双规”案件,探索协作办案机制,实行县区之间异地协作办案。在镇级层面,由县纪委统筹协调,将工作室、镇纪委工作力量统一调配,实行跨区域办案。对镇级疑难有影响案件,县纪委实行提级审查,检查室、工作室直接调查取证,初核突破,保证纪律审查的整体稳步推进。
|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沛县不仅案件办得好,而且还特别注重转变执纪理念,改变执纪方式,实现监督执纪常态化、长效化。时书记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吗?
|
[时伯明]:经验谈不上,不过沛县近几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改变思维定势,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廉政意识,扎紧制度“笼子”,提升纪律审查综合效应。一是转变执纪理念,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正确处理“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在严惩“极极少数”的同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去年以来,全县共给予组织处理31人,谈话函询、提醒教育215人;给予党纪轻处分649人,占比近75%;给予党纪重处分52人,占比5.1%,双规案件8件,占比0.7%。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为156名干部澄清了是非,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警示教育,提升廉政意识。注重运用典型案例警示党员干部,开展“勤廉家风大家晒”,构建“家庭护廉网”活动,每年召开全县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510”账户新增余额378万余元。三是注重完善制度,做好纪律审查后半篇文章。2015年,在查处县房产系统腐败窝案、串案过程中,发现大批违规办证和偷逃税款行为,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县纪委责成县房产服务中心和县地税局联合开展专项清查,收缴少缴漏缴税款2100余万元;同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8项,实现房产购置备案、税费缴纳、证件办理信息共享,纪律审查社会效应进一步凸显。四是注重温情回访,探索建立受处分党员关爱机制。出台《沛县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暂行办法》,通过教育帮带、定期报告、温情回访,有力促使受处分党员干部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发挥作用。近年来共对87名受处分干部进行回访教育,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
|
[主持人]: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沛县在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沛县在维护群众利益上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
[时伯明]:沛县纪委始终坚持执纪维护百姓利益,从个案查处中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清理,进而发现并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实现个案类查,有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督促职能部门开展“吃空饷”专项清理,认定“吃空饷”人员417名,其中136人被追究纪律责任,28人被辞退,追缴资金561万余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动态调减低保户3817户8486人,给予47名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专项清理,清理不符合条件危房改造户92户,给予42名责任人党政纪处分。开展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严管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组织力量对全县387个村居干部、17个镇级农经中心负责人全部进行了一轮责任审计,整改17类违纪违规问题,纠处违规资金4.1亿元,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以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为抓手,近年来共查处各类侵害群众利益案件837件,增强了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
|
[主持人]:近期,沛县纪委作为全国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候选单位被省纪委上报中央予以表彰,这对一个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来说是了不起的荣誉。时书记,我们想了解一下沛县是如何锻造一支全国先进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在队伍建设上又有哪些具体举措?
|
[时伯明]: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纪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纪委有一个好的班子,也得益于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几年来,县纪委班子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的新理念、新成效、新特点,注重自身廉政建设,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坚决做到自身清、自身净,实字为本、干字当先,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县纪委领导班子中多数同志精通纪律审查业务,分管领导对重大案件坐阵指挥,亲自过问,不当“甩手掌柜”;全委80%以上的人员奋战在办案一线,70%以上的纪检干部每年平均10个月以上时间坚守在办案一线,每年人均办案10件左右,始终用忠诚干净担当奋进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路上。通过严执纪、强监督、敢问责,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信访举报量大幅下降,今年以来全县初信初访同比下降68.5%,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
[主持人]:非常感谢时书记做客我们清风扬帆网,与我们分享沛县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祝愿沛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上新台阶!
|
[时伯明]:谢谢主持人,谢谢广大网友!真诚欢迎大家到沛县做客。
|
[主持人]:好的,谢谢时书记。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朋友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