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徐州贾汪区:“一二三四”宣教战略助推干部作风转变

发布日期:2014-01-10信息来源:徐州贾汪区纪委字号:[ ]

  徐州贾汪区积极寻求廉政文化建设与作风建设的结合点,在教育的内容、载体、领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探索出富于贾汪特色的廉政教育之路。贾汪区将本地人文特色和历史底蕴融入宣教工作,围绕打造“茱萸清香”品牌,实施 “一二三四”战略,形成全方位的宣教网络,丰富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新内涵,助推了干部作风转变。
  “一厅一场一堂”构建教育新载体。2013年底,贾汪区反腐倡廉“一厅一场”教育系列基地正式对外开放,“一厅”即廉政警示教育展厅,设于贾汪看守所,配备专业讲解人员3名,主要通过观看警示片、民警上警示教育课、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监所参观等方式,让党员领导干部“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一场”即廉政文化教育广场,位于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廉政文化示范点马庄村,广场建有古代廉政文化墙600余平米,每月第三周定为廉政文艺演出周,届时上演青少年“廉政大篷车”,开播“金马之声”廉政文艺评书,举办廉政文化主题晚会,让干部群众在观看文艺演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一堂”即“廉政大讲堂”, 反腐倡廉暨预防职务犯罪宣讲报告团,紧扣宣传解读十八精神和中央有关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开展巡回宣讲教育活动8场次,2000余名党员干部受到教育。
  “二维码”开辟宣传新渠道。贾汪区倾力打造出“茱萸清香”这一廉政文化品牌,建立了同名微信公众平台,借助科技手段进一步深化“两个习惯”养成教育。将“茱萸清香”廉政文化品牌、内涵等文字音像资料嵌入网络连接,制作成二维码图案进行宣传推介。采用网站重点介绍、短信平台群发信息、组织体验活动、培训景点导游引导游客使用等方式进行推广,并着重在廉政文化特色街、廉政文化宣传栏、廉政文化旅游线路各景点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张贴二维码,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的目的。引入二维码技术是贾汪区纪委的一项新尝试。从近期推行情况来看,这种创新的宣传模式让廉政文化宣传更加贴近社会,也更加容易被群众接受。由于二维码可以不限次数重复使用,在宣传廉政文化品牌的同时,也降低了宣传成本,彰显了环保节约的理念,实现了贾汪区廉政文化传播高度智能化、集成化、人性化的全新宣传模式。
  “三板块”打造廉游新路线。贾汪区注重在廉政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上做文章,选择了夏桥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大洞山风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佩剑将军起义旧址等具有观赏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景点组成“茱萸清香”廉政文化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出北部红色旅游类、中东部历史文化类、西南部生态景观类廉政文化“三大板块”,并借助公路河道交汇发达的区位优势,展示贾汪的自然特征、历史积淀、乡土元素等廉政文化内涵。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优秀的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发挥民间艺术家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乡土廉洁工程”。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举办廉政剪纸、捏面人、手工香囊、农民书画免费培训课、讲座等形式,鼓励民间艺术爱好者在在创作中充分结合廉政元素,展示地方廉政文化特色。自廉政文化旅游线路正式开通以来,得到了全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目前共接待参观受教育者600余批次、累计15000余人。
  “四式”教育培育新型干部。贾汪区纪委不断探索纪检干部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实战成长的新举措,开展“四式”教育,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专业式”教育,培养“多面手”。开设纪检干部查帐知识学习班、艺术品和奢侈品鉴别培训课程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帮助纪检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工作思路,帮助纪检干部在业务上成为“多面手”。“家庭式”教育,树立“好家风”。开展“廉洁的你,幸福的家”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参观贾汪区看守所,签订夫妻互诺承诺书,集体诺廉宣誓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家属知廉守廉意识,构建家庭“护廉网”。 “互动式”教育,共享“零距离”。每周五下午组织办案人员举办“周末茶案”论坛,通过案情模拟、实战演练、名师点评等方式,重点考察纪检监察干部的实战技能,提高分析辨别和应变处置能力。开展“读书荐语”活动,推荐每名纪检干部阅读具有较高专业价值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并举办读书交流会,畅谈体会,深入展开讨论。 “网络式”教育,紧跟“e时代”。对贾汪清风网进行了全新改版,增设了廉政课堂、茱萸清香、暮鼓晨钟等版块,同时还新增了作风建设、大督查等专题,改版后的贾汪清风网特色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功能更加贴近网民需求。
  实践证明,通过建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能够教育、鼓舞、影响千百万党员干部群众,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一定的声势,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