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发自内心的精神底蕴,对行为举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2月9日,在邗江仓颉文化大讲堂里,邗江区纪委举办了一场以“人文素养与廉政建设”为题的廉洁文化讲座,扬州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华干林教授给该区100多名纪检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今年以来,邗江区纪委围绕“打铁者如何才能自身硬”这一难题,改变过去的干部教育模式,注重从地方传统文化中挖掘廉洁元素,从中提炼廉洁文化因子,坚持用廉洁文化滋养干部作风,为破解干部教育难题找到了文化密码。
瓜洲古渡是千年大运河与万里长江的交汇点,在这里邗江区纪委重点打造了运河廉文化教育基地。从运河的起源探寻,从隋炀帝的功过评说,将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作风观等廉政教育要素融入进去,将历史文化引入现实教育,让思考成为干部的思想自觉;从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千古绝唱着力,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豪情着墨,探古索今,深入推进改革与发展、改革与治吏的关系论述,在诗词赏析中提升了干部的政治觉悟。
扬州八怪是扬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邗江区纪委打造出的又一张廉洁文化名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饱含为民情怀,作者郑板桥的身上集中体现出了扬州八怪清廉自守、清贫乐道的廉洁文化精神。邗江区纪委依托扬州市廉政文化广场位于区内的地域优势,将扬州八怪诸如典故和诗文融入廉政广场建设之中,运用于干部廉洁文化教育实践。
在深挖传统文化的同时,邗江区纪委还在该区方巷镇打造了“红日照方巷——张爱萍史料陈列馆”,用红色基因培育廉洁文化。张爱萍将军曾在方巷镇生活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从事农村工作调研,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同时也将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好传统好作风留在了方巷。邗江区纪委通过组织干部到陈列馆参观学习、听老党员讲张爱萍在方巷的故事、汇编相关事迹材料,征集文艺创作素材等形式,提高了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邗江区纪委正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提炼出了廉洁文化,探索出一条提升干部教育质态的新路径,为锤炼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韩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