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邗江区纪委聚焦主业主责,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载体、借助文化的魅力,讲好邗城廉政故事,高扬起邗城清风,让独具邗江特色的廉洁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抓典型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我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单位,也对不起家人……”每当警示教育会上播放出面容憔悴的邗江区双墩墓园原主任刘有祥泣声忏悔的影像时,会场内鸦雀无声,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曾经的同事、熟人、朋友如今却因为贪污腐败而沦为“阶下囚”,这种情感冲击给人的震撼比千百次的说教更有力度。类似这样的情景教育,在邗江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中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对新提任的党员领导干部,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到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通过观摩一个个鲜活的贪腐分子蜕变过程警示教育他们珍惜当下、廉洁从政;对关联行业从业人员,组织到法院旁听有关案件的庭审过程,通过抽丝拨茧式的询证质证让心存侥幸者放弃幻想,及时回归勤政廉政的正轨。在深挖负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的同时,邗江区纪委更加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选树身边的“廉能量之星”、“最美纪检人”等勤廉典型,先后有区法院法官张广才、西湖镇纪委书记俞大文等一批先进人物受到市纪委等上级部门的表彰,在全区形成了一股学先进、比作为的干事氛围。
引网络舆论,用“互联网+”激发正能量
“‘邗城清风’,你关注了吗?”在邗江区党员干部中关注“邗城清风”微信号已经成为一种新潮,这里总是第一时间发布党风廉政建设最新资讯、第一时间通报全区“两规”案件、第一时间传播党纪条规知识,它如同一块磁铁将党员干部的心聚拢了起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引领好网络舆论,让网络空间同样清风荡漾。”在这样的舆论观指导下,邗江区纪委全力打造“邗城清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从与网民互动角度出发,邗江区纪委在网站上开辟了信访投诉专用信箱和留言板,对网民诉求和留言每件必复,把网络平台打造成了第二信访接待室。邗江区纪委及时查清事实,及时回应社会疑问,在解答好自办网络平台舆论引导必答题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应对第三方网络舆情附加题。如今,信访件“零暂存”、网络舆情“零时差反馈”已经成为纪检干部的共识,同样也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建宣传阵地,用典型示范引领新时尚
“别小瞧这个书屋,每到周末这儿就成了村里的党员活动站。”公道镇湖滨村是邗江区最偏远的行政村,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的掣肘,如何有效开展党员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是村两委必须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随着该村“廉政书屋”的建成使用得到了解决。邗江区纪委以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为载体,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加快建设廉政宣传阵地,形成了镇镇有廉政品牌,村村有廉政阵地的廉政宣传教育格局。甘泉街道以高翔故居为着力点,积极建设“高家大院”,突出对高家廉洁文化的挖掘和升华;公道镇组建乡村“渔湖队”,让农民利用农事之闲自编自演廉政曲目;瓜洲镇把古镇、古渡、古诗、古运河等元素整合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教育思路。杨庙镇新杨村组建“扬剧团”,在乡村舞台上通过一部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清官廉吏戏曲来宣传普及廉洁文化;杨寿镇永和村在村部“小礼堂”定期举办文艺表演和群众性演出活动,用一场场弘扬仁孝礼仪和饱含廉政文化的节目滋养村风民风;西湖镇金槐村建立村民议事广场,积极探索“农村大监督”工作路径;槐泗镇凤来村高起点规划建设乡规民约文化长廊,让传统的家风家训和乡规民约焕发出了新活力。同时,邗江区依托“红马甲”、“七彩虹”、“西峰扬剧沙龙”等民间文艺“新功的行动队”,创作扬剧、小品等勤廉文艺作品,其中蒋王街道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家书》在“清风扬州”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
兴家风建设,用历史传承涵养廉文化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如此强调党员干部家风问题。邗江区拥有丰富的廉洁文化历史和人文资源,阮元、焦循、李春芳等以及甘泉胡氏、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等一大批名人典故、乡规家训、传统文化等为提炼廉洁家风提供了沃土。邗江区纪委以家风建设为主题,先后建设甘泉街道长塘村家风主题园、竹西廉政板桥主题广场、半岛公园贤德文化广场等廉政文化景观,深入挖掘甘泉胡氏、高翔、郑板桥等家风故事,在广场、公园等建设过程中植入家风元素;在方巷镇打造了“红日照方巷——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通过张爱萍将军及其家属好家风的传承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在兴家风的过程中,邗江区纪委大力培育宣传了李太初、王培华、沈毅等一批好家风新典型,开展了“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主题征文和“最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并设立“文化名人讲廉洁”讲坛,定期邀请知名文史专家学者以“爱、敬、诚、善”为主题,讲述家规家风、乡规民约,持续用廉洁家风熏陶党员干部,在全社会营造出重家教、正家风的良好氛围。(韩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