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交易市场存在的排斥投标人、围标串标、专家打分异常等痛点问题如何破解?淮安市启动建设“淮上清风·交易云哨”工程招标项目智能监测平台和“淮上清风·数采智管”政府采购智能化监测平台,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监管方式,防范关口前移,精准发现问题,精确解决问题,以数据赋能行政监督执法、项目规范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廉政风险防控和市场秩序管理。
以基础数据为智能监测储能
淮安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八纪检监察组以推动落实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为抓手,协同市数据局党组深化落实“两个责任”,建立“每周一调度、每周一现场、每周一汇总”“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建立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汇聚比对、分析预警,对工程招标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开展常态化、全流程监测。市数据局加强统筹协调、靠前指挥,及时带头研究解决系统建设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平台建设。目前,工程招标项目智能监测平台的妨碍公平竞争、疑似围标串标、疑似专家违规等功能模块,政府采购智能化监测平台的清风雷达模型、智能检测模型已实现全市运行监测、实时联动处置、全程闭环管理。
以智能监测为行政监督赋能
工程招标项目智能监测平台设置妨碍公平竞争、疑似围标串标、疑似专家违规、疑似投标人违法、疑似弄虚作假、合同履约异常、招标代理异常7个功能模块,对项目招标全流程开展监测预警,联动处置。妨碍公平竞争审查模块,通过绘制招标文件负面知识图谱,运用机器语言学习和语义比对技术,设置10大类17个维度94个检查点,快速精准地识别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变“人工查”为“智能搜”。今年8月上线运行以来,审查招标文件228份,发现并及时纠正妨碍公平竞争问题27个,其中2个项目被责令重新招标。“今年以来我市工程招标项目外地企业中标率达50%,外地企业参与公平投标权得到充分保障。”淮安市数据局分管副局长陈照新说。
政府采购智能化监测平台打造清风雷达、智能检测、串通投标、营商环境、采购质效、诉接速办6个数据模型和1个数据中心,能适配政府采购全流程不同场景的监测需要。“清风雷达”模型嵌入16类81项审查点,监测采购招标文件是否符合公平竞争要求,变文件“反复商”为“自动筛”,累计扫描文本701份,发现问题467个,帮助采购单位修改采购文件171份。“‘清风雷达’可快速识别文本中的不合适评分项,有效降低采购中心与采购人的沟通成本,提升整体采购效率。”淮安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杨娟表示。
以信息共享为部门联动释能
工程招标项目智能监测平台打通行业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之间9条信息通道,涵盖住建、水利、交通、农业农村4个行业监管通道,公安、检察院、法院3个执法司法通道,审计、营商环境2个监督通道。以多部门联动为核心,通过数据共享,推动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监测平台对问题线索处理质效进行再监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追究相应责任;对公职人员干预工程招标、建设,进行利益输送的,依法依纪依规严处。
平台在实际运行中正逐步显现强大效能。例如,政府采购智能化监测平台打造纪委监委、监管部门、采购人、集采机构、社会代理机构5个主体的应用端口,为各方主体提供所需的监测模块。采购人和代理机构可使用“清风雷达”审查采购文本,纪委监委、监管部门可通过各种场景下的数据模型,多维度、多角度地快速发现各阶段的预警线索。 (陈太山 杨娟 刘步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