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公司用同一个IP地址投标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招标,涉嫌围标串标,请立即进行核查。”近日,连云港市赣榆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限额以下项目交易一体化平台触发异常预警,当即督促监管部门核查处置。
“该平台是我们立足招投标领域典型案件,推动以案促改的重要制度性成果。”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明举介绍,这不仅有效填补了监管盲区,而且通过数据赋能推动监督关口前移,提升了派驻监督的精准性。
此前,赣榆区纪委监委查处多起工程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发现少数党员干部钻制度空子。有的通过拆分项目、化整为零,将超限额工程拆分为小项目规避公开招标,为特定关系人“量身定制”项目;有的以“项目紧急”“技术特殊”为由绕开竞争性采购,直接指定施工单位或供应商,事后收受财物、消费卡等;有的与特定关系人串通,纵容其控制企业陪标、弃标,确保目标企业中标,形成利益共同体,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深度复盘案件后,该区纪委监委发现,全区工程招投标制度体系虽然完善,但60万以下工程、50万元以下货物及服务采购仍由预算单位自行组织,既无统一交易规范,也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导致项目竞争不充分、程序不规范,人为干预、暗箱操作风险突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赣榆区纪委监委既开展穿透式核查,严查围标串标、量身定制招标条件、未批先建、违法转包等违纪违法行为,又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推动以案促改促治促教。为促进源头整治,该区纪委监委推动区住建局、数据局等职能部门以“全程电子化、实时可追溯、风险早预警”为总体建设思路,打造限额以下项目交易一体化平台。平台整合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专家、监管五大主体功能板块,明确专属权限;细化公告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八类采购方式流程;嵌入综合评估法等三类评标规则,全程线上公示、实时留痕;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与不见面评标,杜绝未招先定、拆分工程,扩大竞争面,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平台自去年4月运行以来,先后发布项目1000余个、涉及金额3.5亿元,注册经营主体从200余家增至2000余家,通过充分竞争节省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节约率达15.3%。
“随着预算单位招标意识的增强,20万元以下的非平台要求招标项目正不断增加。”平台相关负责人周晓冰介绍,平台的多种预警功能,也将事后被动核查转为事前预警干预,降低了项目的廉洁风险。
在此基础上,该区纪委监委聚焦案例特点,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职能部门对薄弱制度精准“打补丁”:投标保证金要求企业基本户出具的银行保函,以提高围标成本;设置项目负责人更换前置条件,保障招标公平和项目连续性;推行工程项目二次审计,杜绝中介肆意妄为;制定《行贿人联合惩戒办法》,将行贿人列入黑名单,限制市场准入。
“平台不是监督的终点,而是深化治理的起点。”赣榆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升级智慧监督模式,持续强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为工程建设领域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