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南京市高淳区:一轮轮过筛 “家底”清得亮堂堂

发布日期:2025-08-14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8月6日,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永胜村的桠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江苏省农垦集团作为“新租户”,正组织工人将一盘盘嫩绿菜苗摆上育苗架。这片600亩的产业沃土,由永胜村3个村组的零散田块通过集体土地流转整合而成。永胜村党总支书记夏爱林算得一笔明白账:村民每亩年租金800元,村里建棚后以每亩2000元出租,村集体年增收超100万元;此外,村组闲散资产得以盘活,年收益再增4万多元。

  在高淳区,组级资产资源由村上统一发包流转、资金“组账村管”,正成为新常态。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自治的“神经末梢”。高淳区农业人口占比超八成,组级资源面积约占村组总量的1/4.尽管组级“三资”体量不大,但与群众联系最紧密。“过去,组级‘三资’由谁来管、怎么管,长期缺乏制度规范,职能部门监管最多管到村一级,组级几乎成了监管盲区。”高淳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组长朱婷和同事梳理发现,近3年组级干部优亲厚友、擅自发包资源、违规出借资金等问题频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去年以来,高淳将组级“三资”管理作为突破口,用系统化思维开展深入治理。基础较好的桠溪街道,成为专项整治试点。这里有16个行政村、260个自然村、372个村民小组,历经乡、村合并后,各村组仍掌握大量“三资”。其实早在2019年,桠溪街道就探索“组账村管”,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彬彬坦言,对资产、资源关注度不够,底数不清,“没能真正有效管起来”。

  为了摸清“家底”,桠溪街道展开三轮清查:首轮1个月全面自查,第二轮由街道纪工委、农经站会同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核查,第三轮则由区纪委监委和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督查。三轮下来,推动整改问题50个,新增溢出资金183.49万元、资产9245平方米、资源1.88万亩。

  “组里怎么会没钱?”“这么多年钱去哪了?”……过去,由于组级财务不透明,老百姓难免有怨气。借着整治契机,桥李村党总支书记戴文韬召集村民代表、村组小组长开会,把多年组级账目全部摊开,一笔笔念、一项项算,账算清了,大家的心气也顺了。

  在试点基础上,高淳区全面推广“组账村管”的桠溪模式,全区8个街镇104个村对组级“三资”开展了三轮全口径滚动清查。一线核查中,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徐众和同事总结出“看、查、问、访、研”五字诀:看底数公示是否方便群众监督,查账册合同找资金管理问题,问村组干部找应报未报情况,访百姓老党员找私自发包线索,研疑难杂症集体会商定方向。

  一轮轮“过筛”后,过去的“一锅粥”变成了清晰的“一本账”:全区组级集体资金达6104.36万元、房屋等资产面积22.7万平方米、资源面积6.27万亩,较整治前分别增长42.32%、61.02%、122.4%。

  清查中,资金“公款私存”、资产资源出租发包收益不入账等一些突出问题也暴露出来。全区4个街镇所属301个组集体资金由组干部个人保管,少数组干部未经规定程序擅自用集体资金发补贴被立案。“这些案件,不仅反映组级干部纪法意识淡薄,更暴露责任缺位和制度缺失导致的监管乏力。”朱婷直言。

  查是为了改,治才是根本。高淳区纪委监委在“后半篇文章”上持续发力:将警示教育作为“提级监督”重要内容,班子成员赴各镇街开展廉政宣讲;对全区2976名组级干部开展全覆盖调研,形成报告供区委选优配强队伍参考;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组级“三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包含8个方面20条措施的正面清单和18条负面清单,让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形成主管部门、街镇党(工)委、村党组织三级责任清单,明确派驻机构、街镇纪(工)委、村级纪检委员三级监督清单,构建起权责明确、协同顺畅的监督体系。当组长30多年,桠溪街道芜太村稠南组组长韦和生头一回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过去‘关起门来’记账,记得再清老百姓也不放心,现在交给村上管,大家都舒心。”

  整治带来的成效实实在在。高淳区制定专项方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目前已推动组级资产进场交易18笔、成交33.7万元,资源进场交易97笔、成交179.17万元,出租发包收益663.01万元,带动盘活村级闲置资产26个,增加集体收入462.4万元。

  前不久,桥李村在一笔笔理清“旧账”的基础上,上线了数字乡村云平台。“以前只知道自家收入,组里有多少收益、钱花在哪儿,两眼一抹黑。”打开平台,看着村组的资金流水、资产明细、资源发包情况等信息,桥李村横郎头组村民张福根感到踏实多了,“队里有多少进账、怎么分配,一清二楚,咱们心里也亮堂了。”(顾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