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纪委“五个保障”全力提升案件查办工作水平

发布日期:2014-11-27浏览次数:信息来源:泗洪县纪委字号:[ ]


  近年来,泗洪县纪委紧扣“三转”要求,通过强化职能转变、规范流程管理、严明纪律约束、创新审理机制、强化治本功能,案件查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强化职能转变,保障案件查办力量。一是突出力量保障,优化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完善机关内设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增强监督和办案力量,新成立2个纪检监察室,增强办案力量,调整后县纪委机关、监察局内设机构总数保持不变,在12个内设机构中纪检监察室4个,直接履行纪检监察业务职能的达到8个,且人员编制数占行政编制总数的70%以上。二是突出资源整合,发挥案件组织协调作用。出台《泗洪县案件组织协调工作办法》,实行案件组织协调领导小组联络员定期联络制度,每季度召开联络人员会议,明确案件线索移送流程和要求;认真履行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与查办案件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加强与公检法、审计等单位在办案工作中联合协作、共同作战,增强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三是突出陪审分离,组建专职办案陪护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下办案需要,整合办案力量,加强办案安全防护,实行调查与陪护分离,依托县公安局公开招聘20名特勤人员,专职负责县纪委办案陪护工作,有效解决办案陪护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组织办案安全及陪护专题培训,邀请省市专业陪护人员授课,有效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
  二、规范流程管理,保障案件查办效率。一是创新案件线索管理方式。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案件线索管理方法,开发案件线索“一键通”管理系统,突出智能设计、强化数据安全、规范使用流程,解决案件线索难保存、易泄密、成案率低、多头管理等问题,实现案件线索集中管理、集体排查,有效提高案件线索利用率和成案率。二是制定办案全过程流程图。进一步规范案件检查工作过程,确保案件查办过程的严谨、缜密,按照“形象直观、规范简洁、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信访举报件处理、案件检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分别制作流程图,加强案件流程管理,使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三是研发案件检查工作平台。针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流动性大、案件查办业务不够精通的状况,开发案件检查文书工作软件,设置案件检查固定文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自动生成基础谈话笔录,根据不同类别案件自动生成程序性及其他相关文书,特别是“两规”案件调查过程中涉及的程序性文书、调查方案、人员组成、纪律要求、医疗安全保障等均能自动生成,全面提高查办案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三、严明纪律约束,保障案件查办安全。一是明确两规两指措施。出台《泗洪县纪检监察机关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两规”“两指”措施的使用条件、人员范围、审批权限、使用期限以及采取措施的场所、要求和纪律等。规定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前,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周密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全值班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分析总结制度等,做好安全防范和后勤保障工作。二是明确办案行为规范。出台《泗洪县纪委办案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进一步规范办案人员的办案行为,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认真归纳总结,形成了简明扼要的“十要十不准”制度,并组织办案人员签署安全文明办案承诺书,促使每位办案人员将办案行为规范铭记于心,切实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三是强化办案监督管理。出台《泗洪县纪委办案规范提醒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办案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根据办案实际,认真排查办案风险点,形成了《办案规范提醒制度》,制度中明确要求办案人员应遵守的12项条款,对于违反以上条款的立即以《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提醒单》的形式告知案件承办人,并要求立即整改,真正将办案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创新审理机制,保障案件查办质量。一是实行县直案件联合审理。坚持对县直单位案件开展“联合审理”,由发案单位与县纪委审理室各派一人对县直单位案件进行审理,有效预防发案单位审理“人情案”,同时发挥专职审理人员对发案单位人员审理业务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增强县直单位纪检监察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推行乡镇案件质量“圆桌评”制度。依托纪检监察工作室,将全县23个乡镇按工作室所辖乡镇划分为5个片区,由案件审理室会同纪检监察室每个季度对片区已结案件开展一次“圆桌评”,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负责人、监察室主任作为评委交叉互评其他乡镇案卷,查找卷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案件质量,切实增强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三是加强违纪人员“全程跟踪”管理。出台违纪人员工作报告制、信息公开制、举报奖励制、档案管理制、领导问责制等五项配套制度,对处分期内人员建立档案,定期对其履职及处分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全面维护党纪政纪处分的严肃性,放大案件审理工作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杜绝违纪人员处分决定变相执行、讲人情、“吃空饷”等现象,同时通过信息公开、群众监督、领导问责等方式,加强对违纪人员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问责。
  五、强化治本功能,保障案件查办成效。一是发挥警示作用。每年针对重大有影响的典型案件拍摄专题警示教育片,真实展现违纪违法过程,运用查办出来的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凸显现身说法成效,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变“教训”为“教益”。二是推动制度建设。对重大和典型案件,坚持做到“一案五报告”(调查报告、剖析报告、总结报告、整改报告和制度完善报告),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特点和规律,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弊端和薄弱环节,注重运用制度堵塞漏洞,实现惩治和预防的有机统一。三是落实廉政监督。全面做好办案的廉政监督,选择重大有影响的典型案件进行案后回访,第一次回访针对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办案发现的制度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向案发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第二次回访对案发单位落实整改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推动发案单位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实现重大典型案件专项警示教育、发案原因剖析研判、案后整改反馈等工作制度化,通过查办案件警示教育干部、发现体制制度漏洞、及时整改落实,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