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让历史文脉涌动廉政文化的现代潮汐

发布日期:2014-04-29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常熟市纪委字号:[ ]


  历史上常熟因年年丰收、风调雨顺、百姓富足而得名,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与之相呼应的,是千年文脉的代代相传。在这座吴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城市,常熟市纪委多年坚持挖掘该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大力弘扬当代优秀模范人物的表率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范。
  依托文脉挖掘廉政元素
  古旧的老书、尘封的台门……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资源为提高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提供了思路。晚清名臣翁同龢最后归隐常熟。今天在翁同龢纪念馆,陈列展示翁氏清正廉洁事迹史料、“自律诗句”、教子理念以及百年来对翁同龢的评说等记录,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作为家训的一副对联让参观者产生极大兴趣:福禄贵知足,位高贵知止,表明知道满足,才能终身不辱,知道适可而止,才能终身不险,只有“知足”、“知止”,才能当一名清廉的好官。参观翁馆既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近距离观察,也是对历史名人廉政气节的一次学习。
  建于南宋的方塔是古城常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依托方塔公园这一名胜景点,建设一条“廉廊”、一个“廉馆”、一方“廉池”、一墙“廉碑”。廉廊内,布置的是常熟历代官吏的廉政警句格言;廉馆内,展示的是常熟35位历代清官廉吏的勤廉事迹;廉池内,种植的是莲花,池边放置刻有咏莲颂廉诗句的书卷石;廉碑上,陈列的则是常熟历代廉吏碑刻遗存和墓志。通过参观,人们知道了周初仲雍让国归吴,开启常熟文化谦恭伉爽的传统;知道了春秋言偃北学南归,肇始常熟文化崇敬善思的气质;知道了宋朝诗人杨备曾写下“县庭无讼乡闾富,岁岁多收常熟田”的诗句,倡导常熟文化厚德和谐的习俗。
  弘扬当代勤廉标兵的表率作用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又推出一批勤政廉政好干部典型。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勤廉标兵,他四十余年如一日,和时间赛跑干工作,带领蒋巷村民踏上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致富路,2012年村级工业总产值超14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9万元。他自担任村书记以来,就给自己规定了:不吃请、不受礼、不徇私,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他少拿核定工资,不要业务提成,拒绝了相当于几千万元的常盛集团股份,把这一切都留给了村里。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四十年恪守诚信为本,靠信誉和质量把一个村办作坊发展成总资产35亿元的现代化企业,把落后的梦兰村建成中国十佳小康村。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以8台缝纫机为家底,开始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品牌羽绒服生产商,但他始终心系社会、心系农民。几年来,他先后向抗震救灾、革命老区、孤寡老人、失学儿童等捐款达5亿多元……新一代常熟人,不仅秉承前人的传统廉政观念,而且进一步升格为理想信念和社会道德责任感,形成为一种经济人文精神,从而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道德感染力和示范作用。
  实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全覆盖
  在廉政资源提供内在支撑的基础上,该市纪委又创建一批廉政教育基地,蒋巷村、梦兰集团、波司登公司总部都建立了村史馆和企业发展陈列馆,以实物和具体事例给人们展示创业发展的艰苦历程。
  沙家浜的故事闻名遐迩,常熟抓住机遇,不断整合沙家浜丰厚红色资源,建成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浜廉政教育馆,着力培育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被命名为江苏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年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近200万人次。
  “碧水琴川”反腐倡廉书画作品展、山歌邀请赛、廉政漫画大赛、非公企业廉洁文艺展演、“廉政之歌”广场文艺晚会、廉政文化夜市、“践行孝廉美德”演讲比赛……常熟常年不间断地开展系列廉政文化活动。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有力地激活文化认同的精气神,这是反腐倡廉斗争中的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程波作了如是概况。
  目前在常熟,由廉政教育基地和一批由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家庭学校、基层站所等各个领域廉政文化示范点串联成的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勤廉典型资源网络,开辟了一条“碧水琴川”廉政文化观览线路,奏响了一曲“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