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构建媒体问政平台助推政风行风评议

发布日期:2014-04-29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常熟市纪委字号:[ ]


  去年以来,常熟市深化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转变思路、丰富手段,构建媒体问政平台,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助推评议工作更加透明、公开、公正,不断优化政风行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一、畅通渠道,搭建“多媒体”评议平台
  发挥各类媒体优势,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热线“五位一体”平台,形成媒体监督合力。一是突出现场直播。以“倾听您的声音、优化我的服务”为主题,举办1期户外直播和9期现场直播活动,9家重点评议部门“一把手”全部走进直播间,接受问政评议。活动以“电视+广播+网络”形式,全程通过常熟电视台、常熟广播电台、常熟政府网、世纪常熟网、常熟广播网等多种媒体进行直播。所有节目在数字电视媒体公开平台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反复收听收看。二是突出实时互动。直播活动中,引入现场质询环节,被评部门除接受市民代表、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提问外,由10名媒体工作者组成观察员队伍,对部门“一把手”和相关领导进行现场质询提问。同时,依托12345便民服务热线、电台政风行风热线、中国常熟政府网、常熟广播网,实时接听受理群众咨询投诉,被评部门现场进行解答。三是突出氛围营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连续不断加强对评议活动的集中宣传报道,在市民中强化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理念,进一步扩大评议工作影响力。在常熟电视台、常熟日报分别开设专栏,深度报道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对政风行风评议中收集到的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公开权威部门的答复意见,实现“一人提问,众人受益”。
  二、全程参与,形成“介入式”问政模式
  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各类媒体全程参与、深度介入,从评议前、评议时、评议后三个环节发挥问政作用。一是评议前收集民意。依托常熟日报、常熟政府网、常熟广播网,发布意见建议征集公告,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被评部门开展“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公开承诺,全方位接受监督。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主动跟进,大量收集群众通过电话、信箱、网络等提出的意见建议。常熟电视台、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深入群众采访,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制作暗访专题片。二是评议时直击问题。评议直播现场,被评部门领导以及班子成员直面镜头,与媒体主持人、媒体观察员、服务对象进行现场对话。主持人就事先征集到的市民意见建议,口头向被评部门提问,或者通过播放专题片的形式,直观暴露问题。被评部门现场对问题进行解答,不能即刻回复的,必须作出解释,并记录在案以备进一步处理。三是评议后跟踪督查。对于评议现场尚未答复、解决的问题,由市纠风办进行梳理汇总,提交相关部门限期落实解决。对一些热点问题,由媒体派出记者进行跟踪报道,并在电视台、电台专题播出,督促部门落实到位。热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全部通过常熟电视台、常熟政府网、常熟日报、政风行风热线进行公开反馈,接受社会监督。
  三、着眼长效,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
  为客观公正、持续深入发挥媒体“第三方”监督作用,着力建立完善媒体问政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在聚焦政风行风集中评议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将媒体问政向常态化延伸,以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为核心,建立“日周季年”问政机制,即:每日受理答复群众咨询投诉,每周邀请部门“一把手”走进直播间,每季度围绕热点举行专题特别节目,每年举办大型户外直播活动,推动机关部门在媒体亮相,主动接受监督与评议。二是建立互联互动机制。由市纠风办牵头,建立媒体问政交流机制,推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交流掌握的社情民意,把握问政重点和方向。由12345便民服务热线扎口管理全市各类网络问政栏目,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各类媒体通报,提升媒体问政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结果应用机制。将媒体问政与公众评议相结合,在直播中引入公众现场评议环节,现场对被评部门进行打分,现场公布评议结果。各部门政风行风评议情况作为机关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评议中媒体发现或曝光的履职和服务不到位、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按《常熟市党政干部问责暂行规定》严肃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