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积极构建纪检监察系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14-04-29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常熟市纪委字号:[ ]


  近年来,常熟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打造“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全力为常熟率先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学习教育为先,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把学习、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争先意识。一是党性教育“固本”。先后组织“铭志践行、争先创优”、“模范履职、文明执纪”、“知责思为、知任图进、知德守正”、“双比双强双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带头践行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加强落实整改。二是学习培训“强基”。 坚持内部学习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利用内部资源,开设碧水琴川“纪监课堂”、“案例论坛”,由纪委常委、职能室主任开展业务辅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实行跟班轮训,让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参与案件检查、执法监察、信访调查等专项工作,以干代训。依托外部力量,举办“双月讲座”、“月末论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联合复旦、浙大等高校开办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班,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三是文体活动“凝心”。以“碧水琴川”品牌为引领,积极培育具有常熟特色的纪检监察文化。在全系统开展“品味书香”读书活动,每年向纪检监察干部推荐、赠阅一批图书,每季度开展读书征文和青年干部读书交流会活动。同时,成立书画、摄影、写作、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不定期举行拓展训练、基层采风、技能竞赛、体育比赛等活动,增强干部的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
  二、以规范管理为本,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把建章立制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水平。一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委局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八要八不准”(要严守政治纪律,不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提高工作效率,不准办事拖拉、敷衍塞责;要遵守工作纪律,不准泄露秘密、玩忽职守;要依纪依法办事,不准滥用职权、办事不公;要密切联系群众,不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要厉行勤俭节约,不准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要勤于学习思考,不准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要坚持清正廉洁,不准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规定,严格落实办文、办公制度,压缩会议时间,精简文件数量,明确接待标准。完善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等40多项业务工作制度,制订科学严密的工作流程,在机关内部形成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按章办事的氛围。二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完善干部准入、交流轮岗、提拔使用等工作制度,加强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竞争性选拔等环节管理,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去年以来,委局机关提拔干部10人次,从系统外调入干部7名,向外交流干部3名。三是建立联系基层制度。建立中层以上干部挂钩联系镇村制度,开展“百村万户千企大走访”、“三访三解三促”等活动,委局领导亲自挂帅,带领中层干部带着课题深入基层驻点调研,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建立“碧水琴川”廉政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扶贫帮困、爱心救助、廉政宣讲等活动,去年以来,捐赠物品3000多件,捐款5万多元,体现纪检监察干部的无私爱心与为民情怀。
  三、以监督制约为重,落实作风建设的纪律保证
  牢固树立“监督者必受监督”理念,对干部进行从严监督,以严明的纪律保持队伍的先进性。一是内外监督重防范。出台《关于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内部监督领导小组,对纪检监察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办案纪律、保密纪律、财经纪律等情况实施监督,先后对3名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教育,对1名干部实施诫勉谈话教育。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等形式,定期征求市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督查倒逼抓落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每年确定6~8项纪检监察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以项目进度表的形式,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序时进度,落实责任主体。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倒逼,通过定期听取汇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过程跟踪,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考核评价提效能。探索开展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绩效管理,科学设置目标考核体系,分乡镇、纪检组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分值直接折算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中。制定委局机关各室考核指标,采取定期汇报、阶段检查和全程监督等方法,对工作进度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
  四、以开拓创新为魂,激发作风建设的持久动力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改进作风、发展事业提供不竭的动力。一是推进组织创新。在虞山镇、碧溪新区下属11个管理区、办事处建立纪工委,为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了组织基础。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的纪律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在非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联合置业公司等“两新”组织中成立纪监委,全市纪检监察组织网络实现市、镇、村、企四级全覆盖。二是推进管理创新。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管理提速增效。对内,建立起集文件阅批、文稿审批、资料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内部局域网系统,建立办案数字化监控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外,建立常熟市党务政务公开网,开通“12345”阳光便民网络服务平台,开发作风效能建设综合评价信息系统,以科技手段实现反腐倡廉建设集成化管理。三是推进工作创新。坚持以创新理念推进工作,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实际成效。做精做优“碧水琴川”廉政文化品牌,品牌成功注册商标;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试点做法分别在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会议上进行交流;民生服务科技网络示范工程覆盖全市各行政村,民生信息实现“一站式”查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数字电视媒体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