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协作区”办案为纪律审查提供“新动能”

发布日期:2015-12-28 信息来源:沭阳县纪委 字号:[ ]

  今年以来,江苏省沭阳县纪委创新构建"协作区"办案模式,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整合力量,为纪律审查工作提供"新动能"。
  针对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面临的人手少、力量弱等问题,该县按照"优势互补、增强合力、有利工作"的原则,创新建立"协作区"办案机制,将县纪委监察局4个纪检监察室、30个派驻纪检组、6个派驻工作室、40个乡镇(新城、街道)纪委(纪工委)进行资源整合,成立6个办案"协作区",组成"办案轻骑兵",将"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会战",形成工作合力。
  县纪委监察局1名班子成员联系1个办案"协作区",负责统筹调度,指导、参与协作区办案。6个"协作区"在县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下跨区域调片办案,"横向协作"和"纵向协作"相结合,开展办案竞赛,重点调查疑难复杂问题线索,助推纪律审查工作"提速增效"。
  沭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先彦对"协作区"办案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协作区’办案实现了纪律审查工作的‘提档升级’,也提高了办案人员发现问题、突破案件和综合协调能力。"
  据了解,办案"协作区"主要承担信访案件调查和纪律审查工作职能,旨在提升纪律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每个办案"协作区"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上个月信访问题、纪律审查、协作事项处理等工作,布置下一阶段纪律审查工作任务。县纪委对"协作区"办案给予领导精力倾斜、办案力量倾斜、后勤保障倾斜,并实行捆绑式管理考核,分管领导对联系"协作区"负总责,认真做好"协作区"内相关事项的收集、组织、协调和催办督办工作,充分调动"协作区"成员单位的积极性;纪检监察室、工作室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帮助"协作区"办案;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积极配合协作,合力推进各项工作。
  "‘协作区’办案有效解决了人手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使一些错综复杂、阻力较大、对象特殊的案件能够得到及时查处。"沭阳县纪委副书记何康说。
  因为是跨单位组团办案,被调查单位主要领导或其他人员很难插手干预,有效避免了外部干扰。消除了办案阻力,调查人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办案一线,迅速突破案件。如在查处某局耿某某违规经商案中,尽管牵涉问题多,违纪所得大,但通过"协作区"办案,有效避免了不必要干扰,迅速取得关键证据,实现了突破。由办案"协作区"查处的某镇土地征用贪腐窝案,涉案金额高达100余万元,5名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
  在查处违纪问题时,特别是问题复杂、涉及面广、金额较大的案件,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全程参与,督促指导,"协作区"成员单位有的在外围搜集证据,有的负责谈话取证,有的做好协调、联络工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今年以来,办案"协作区"所查处违纪问题平均用时15天,较成立之前降幅达37.6%。7月底,在查处某镇水务站副站长宋某某贪污公款一案中,"协作区"成员单位同向发力,仅用10天时间,实现了快查快结。
  "县纪委把全县划分为6个办案协作区,对查办案件进行业务指导,还可以跟班学习,我们工作积极性更高了。"今年7月份任职的县纪委派驻纪检七组组长陈田说。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在"协作区"办案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各项业务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进一步掌握纪律审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在线索分析、谈话技巧、组织协调等方面得以全面提升。今年以来,通过"协作区"办案,培养了一批纪律审查业务骨干,初步达到了强化纪律审查和培养锻炼干部"双赢"的效果。
  "协作区"办案搭建了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协作平台,实现了对重点案件的快查快结。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协作区"办案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16件,党政纪处分104人,副科级以上干部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周善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