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三个突出”弛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

发布日期:2015-04-21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句容市纪委字号:[ ]


  今年以来,句容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两个责任”,以三个“突出”为重点弛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
  一、突出三严三实,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
  落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严肃查纠“为官不为”和“为官乱为”问题,进一步弘扬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一是以强有力的纪律监督,确保政令畅通。紧紧围绕落实市委全委会议精神,认真履行执纪监督职责,强化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坚决查处违反纪律规矩的行为;强化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政令不畅、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等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强化对工作落实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现象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着力营造令行禁止、服从大局、崇尚实干的政务环境。二是以强有力的履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立项检查、问题发现、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不依法行政、不按程序规范执法,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以及巧立名目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促进机关部门履职行为更加规范。三是以强有力的效能监督,推动作风转变。启动 “整治庸懒散、提升执行力”专项行动,采取有力的“监督的再监督”,督促职能部门精简瘦身事权治“庸”、严格绩效考核治“懒”、深化管理创新治“散”;严肃查处擅自脱岗、离岗,工作懈怠、拖沓、效率低下等行为。对不敢抓不敢管、为官不为、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措施和问责手段,着力营造心齐劲足、清正廉洁、奋发作为的政治环境。
  二、突出问题导向,对准焦距确保监督检查有的放矢
  瞄准作风问题不放,以常抓不懈的韧劲,推进作风督查全覆盖,使作风建设没有盲区更没有特区,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一是加大暗访督查力度,形成常态化。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不固定形式的方式,实施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常态化暗访督查,定期召开专题通报会,播放暗访视频、通报暗访事件。对发现的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等问题,一律立项调查,一律追究当事人责任,一律对相关领导及单位进行问责,一律予以通报曝光。对通报曝光的问题,下发《监察建议书》或《监察决定书》,责令主管部门立即查处,限期整改。二是深入开展专项巡查,保持震慑力。制定落实市委《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巡查办法》,将全市镇局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纳入专项巡查范围,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专项巡查重要内容,并针对党风廉政建设薄弱部位、腐败问题多发易发部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着力发现和查处在腐败、纪律、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三是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增强实效性。建设信、访、网、电举报标准化模板,引导人民群众依纪规范开展信访举报,集中精力受理和处理好对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违纪行为的各类投诉举报,拓宽群众参与监督渠道,及时查清问题事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突出制度建设,通过纯洁作风强化机关部门“执行力”
  紧紧盯住作风领域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对策措施,建章立制,切实增强制度系统性、有效性和严肃性,使制度成为人人遵守的硬约束。一是紧扣权力运行重要环节建制度。抓住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完善作风考核评价制度,动态研判作风建设状况,及时梳理和甄别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实践中细化制度规定,明确尺度标准,强化刚性约束。健全行政审批监管制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压缩寻租空间,防止权力滥用。二是紧扣执纪办案发现问题明制度。发挥好查办案件治本功能,凡是这几年发生腐败案件的单位和部门,都要认真剖析案发原因,从制度上找出短板、堵塞漏洞,明确党员干部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做到标准清、界限明、刚性足,务实管用。三是紧扣农村干部用权行为强制度。始终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深化全市作风建设的基础,围绕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履职,探索建立农村干部权力清单,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廉政监管制度,全面实施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务公开检查,严格落实三资管理“十不准”规定,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