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四字诀”聚焦主业惩贪腐

发布日期:2015-04-07浏览次数:信息来源:海陵区纪委字号:[ ]


  2014年,泰州市海陵区充分研判主城区体量小、大案少、业务范围举报少的“一小二少”区情实际,着力念好“挖、聚、带、势”四字诀,坚持零容忍态度惩贪腐。全年立案58件,查处科级干部9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6人,同比分别上升16%、50%、87.5%、16.7%,均为历年之最。
  广辟蹊径“挖”线索。一是紧盯信访深入挖。发挥信访举报线索主渠道作用,建立月度信访督查会、案件线索排查会和信访问题专题点评会等制度,确保大案不查小,小案不查跑。全年受理信访举报258件(次),筛选案件线索19条,转立案13件。二是紧盯村居一线挖。开展村(居)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变“坐等问诊”为“上门巡诊”,发现村(居)干部违纪违法线索10多条,立案查处8件。三是紧盯舆情及时挖。出台网络反腐舆情处置办法,与市内重点网站、论坛横向联动,延伸反腐触角。四是紧盯他域拓展挖。建立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从已经完结的治安处罚、公诉案件中再挖线索26件。
  凝心“聚”力求突破。一是内聚精力。在市(区)率先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全委有4个职能室专司办案,主要力量集聚办案一线。二是外聚合力。借助审计、财政、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审计协查取证、公安助力找人、检察协同办案的力量整合机制,达到快立、快查、快结的效果。全年有35人次参与协同办案。三是强聚效力。坚持抓两头促中间,通过把好信访和审理两个关口倒逼办案质量提升。成案前,坚持以办案标准查信办访,切实提高信访件成案率;办案中,召开案情分析会,点评案件质量,拾遗补缺;结案后,严把案件审理质量关,坚持一案一考评、形式审查反馈和退查补证制度,确保所有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以案“带”案扩战果。一是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强盘大,在海陵工业园区征收办原主任丁某某案件调查中,进一步追根溯源,深挖细查,连续查出园区原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邹某某等3名科级干部在内的9起案件,移送司法机关5人。二是注重关联、挖渠引水。在调查区法院原审判员周某某挪用公款案件时,通过排查其交往密切关系人,选择银行账户作为突破口,一举查出该院其他3人的违纪问题,其中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三是类比推查,举一反三。坚持触类旁通,严查相似领域违纪案件。通过对往年查处的贪污以奖代补资金案件的分析研究,举一反三,梳理类似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上的漏洞,成功查处了区渔政站原站长李某某等人的违纪违法问题,该站全部4名工作人员无一漏网。
  审时度“势”勇担当。一是顺势发力。策应中央打虎拍蝇的新常态,突出查办案件工作,全年查处正科级干部7人,创近年来海陵查案之最。二是造势增压。通过廉政短信、梅兰清风微信、纪委开放日等平台,传递党委政府惩腐治贪的最强音,吹响纪检监察机关正风肃纪的冲锋号,在党员干部中形成查案执纪的高压态势。三是趁势警醒。重大和典型案件办结后,坚持趁热打铁,做好后半篇文章。全年编印案件通报3份,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13份,到发案单位开展警示教育6次,制作警示教育专题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