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据了解,您在17岁就插队苏北了,在那个阶段您就学习画画,自学画画。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您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画画,走上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呢? |
[高云]:真的很惭愧,的确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抱负,当时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刚刚中学毕业,就碰到了南艺招生,没想到招生考试考的是二胡,我对音乐很自信,但是失败了。音乐不行咱就画画,这一画画就画不可收。很快有了消息,县文化馆就把我借去,到创作室进行创作,再接着又被推荐到江苏省首届美术创作班去创作,在创作班上我是第一次画了一张完整的独幅的作品,而且这件作品出版了。那时候才18岁,我才学画两年时间就出版了,并且从此每一年的江苏省美术创作班都要喊我去,每一年创作一张,每一年出版一张,当时出版是为了农民和市民家里挂的年画,影响不错。一直到南艺,恢复招考,考上南艺。经过南艺四年专业学习,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道路。 |
[主持人]:如果在现在比较自由,物质也比较充分,您会选择一些画什么呢?什么题材的画? |
[高云]: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理想,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画。文学家用文字来表达感情,音乐家用音符来表达感情,其实画家是用画笔造型来表达感情。所以如果我画就画一些高士比较多。这是种艺术理想,我希望倡导一种高士的高尚生活,一份淡定的心态。虽然画的是古代人,但是实际上现实性非常强,高士的品质值得提倡,要超脱。我特别希望我画的高士图,挂在办公室,挂在书房,人看了之后能获得一份安静,能获得一份纯粹,能获得一份心灵的抚慰,不要太急功近利了,那就是好事。所以画高士是一个人生的追求,也是针对当下的社会状态的一种提倡。 |
[主持人]:有评论说,您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艺术家。您是怎么觉得,怎么认定什么样的画家、艺术家是有使命的? |
[高云]:一个使命感的画家,我觉得他要做到,一对当下负责,二对未来负责。对当下负责的画家,他就应该用他的画笔,为民服务,为民创作,为民发声,这是很必要的。作为一个对未来负责的画家,或者说有使命感的画家,他就应该要给未来,就是我们的后代要考虑留一点,要为我们的历史发展留一点什么。你看这画家有没有使命感,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来,有使命感的画家一般画的都是主题创作,他是有温度的,有人文精神的,他是有关切的,他不是空洞的绚烂技巧的东西。第二点,凡是有使命感的画家,一定会对未来负责任,所以他的画一定是精益求精的,真正做到三精,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 |
[主持人]:中华文化一贯重视做人的道理,其实在艺术界都流传着这样的话,要想画好画一定要先做好人。我们回归到中华文化的做人的道理上,到最后都会落实到做人上面,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带来了哪些启迪呢?您是怎么理解的? |
[高云]:这说得非常对,我们先做人后做事,我们讲人事工作,人事工作,人在前事在后,人和万事兴。我们画画上讲究人品高画品才能高,人品不高画品不高。其实就绘画而言,画就是一个人本质的折射和反映,生活中的做人可以装,但是书法、绘画你装都装不了。你是文是雅,是静是躁,通过画面就能感受到,所以你要想把自己的画的格调提高,品格提高,人不高是不可能的。如果人的品质不高,他画的品质肯定百分之百上不去。所以我们讲欣赏书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看书法的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用笔。第二个就看这一篇书法的布局和章法。第三个最高层次看什么呢?就看书法的气息。所谓气息就要看这个人,透过一张书法,透过一张绘画,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一个人,就是人的第二个面孔,就是人的第二个化身。 你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把人做好,人和万事兴;你想把艺术做好,人做好,品格品质才能上得去。 |
[主持人]:在2014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够引领一个市场的风气,同时要通过文艺作品来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和向善的这种价值观,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
[高云]:的确如此,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主流性质的文艺的形式,我小时候主要是通过连环画和文学受教育的,这种主流性质的文艺形态,它的出版,它的发行实际上在引领着一个时代。连环画在当时是我们这一代人唯一的精神慰藉,对我们进行启蒙教育,也是审美教育。在知识匮乏的年代,能有连环画看是一种幸福。当时的连环画就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它引领着时代的发展,影响一代人,成为我们这代人集体的回忆,贡献很大。所以我认为每一个画家,每一个文学家,每一个著作家,都应该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创作。因为你不是为个人,你的作品一定会影响到很多的人,你的作品一定会引领整个时代的发展。 笔墨影响时代,跟随时代,守旧不行,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到了今天,文艺时代的号召,笔墨影响时代,甚至引领时代。作为艺术家,作为文艺家应该都有这份责任。 |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您是怎样理解这句话,怎样看待规矩和纪律的? |
[高云]:其实纪律和规矩就是人的底线和责任,这是必须坚守的,一个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了秩序,那就乱套了。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敬畏就无法无天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守住底线,守住原则,守住纪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纪律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底线。人生有三个原则,一个是要懂得感恩,一个要知道怜悯,还有一个,一定要做到敬畏。如果人有一个“怕”字不是坏事,我们最担心的是天不怕、地不怕。我们古代讲头上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可我认为我们今天是头上三尺有反腐利剑,你在做民在看。其实我觉得每一个干部也罢,每一个党员也罢,每一个人也罢,都应该有一个“怕”字,要有一份敬畏,要守住底线,要耐住寂寞,要抵住诱惑。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好事,才能吃得饱,睡得着。 |
[主持人]:在刚刚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次把我们的廉洁齐家写入了党章之中,您觉得家风对于一个人成长有没有影响,结合您的家庭的一些环境,给我们说一说。 |
[高云]:家风太重要了,一个人的成长,主要教育就是成年前教育两块,一块就是家庭教育,一块是学校教育。家风建设提到这个位置,我是非常赞成的。因为我们讲从小看老,从小养成的习惯长大再改变很难的,所以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影响非常非常重要。我理解家风大概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要重视家风建设,每个人要把自己的子女、家人教育好,这社会就好了。第二层意思,要学会能力建设,我们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你连家庭都教育不好,管理不好,你怎么去管理一个单位,怎么去做一项事业,甚至管理一个国家呢?所以叫齐家其实也是能力建设。第三,我觉得把齐家提到一个相对高的位置,三项都抓,一抓齐家,二抓治国,三抓平天下。所以齐家提出来有三重意义,非常棒。 |
[主持人]:说完小家,我们再来说大家,就是国家。国家是我们民族独有的一个概念,国与家是一个紧密相连不分离的一个两者的关系,您如何看待我们自己中华文化当中家国的情怀。 |
[高云]:没有家哪有国呢?家组成了国家,如果能够家和人强国就胜,这是必然的关系。我们对家是很看重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特别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捆绑,联系在一块。我们常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也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所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眼中,在中华民族看来,国和家是不可分离的,是一体化的。所以这一点可能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使命感,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可能这方面都有的。 |
[主持人]:这两年全党上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随着这些点点滴滴深入到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之后,您是否感觉到身边的这些廉洁清风,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风气呢? |
[高云]:非常明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印象特别深的吃喝之风,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的创作都是业余时间,没有整时间,我是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就怕没时间画画。吃饭是一个问题。人际交往,请你去吃饭你不去薄了面子,去了吧喝点酒一晚上时间都没有了。既不能拒绝,又感到痛惜时间,这时候八项规定出来了太好了,有足够的理由不去吃饭了,所以非常好。我现在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三不吃,一是公款不吃,二是有利益关系的人想请不吃,第三,豪华的不吃。我还加一个附加条件,最好中午吃。中午吃饭最大的好处是不喝酒,因为禁酒令,上班不能喝酒,晚上时间要保证的。 |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还是比较喜欢看书的,您说过书是您人生最好的导师,可是您有没有现在发现,现在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看书的群体越来越少,看书的方式也多样化了,您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吗? |
[高云]:这是一个问题,绝不是好现象,阅读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太重要了,我们现在阅读量在下降,在全世界比较起来占比不是在前面,是在后面。我倡导读四本书,一个要读文学,文学可以丰富感情,可以让你体会到你没有经历的一些人生经验;第二要读哲学,哲学使你懂得方法,学会理性地冷静地判断事情,分析事情,解决问题。我还希望他们读历史,读历史之后,可以明白自己的地位,角度才能够选得准确。等你看到历史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很渺小,眼前没有什么事情做不下来。第四,我建议他们读一些伟人传记,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样努力就有了方向。 我反对为读书而读书,为实用而读书,读死书。我经常是替代式读书,融入式读书,怎么读呢?我读伟人传记,他22岁时候干了什么,我想我22岁干了什么。一个事件发生了,我先不看结果,我就想我对这个事件,要是我处理应该怎么处理。然后回头再看,他是怎么处理的,然后比较两者之间差距,问题出在哪里。这样读书我认为是有效读书。现在读书的量下降了,读书形态也在发生改变,我们看手机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阅读方式改变了,我们低头一族玩游戏是一回事,大量也是在阅读,这也是好事。我特别要强调一点,有一种说法叫读闲书,其实没有什么闲书,读书都有好处,只要读了就有好处。我们讲读闲书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实用而言,比如说长时期习惯应试教育,读书是为了应试,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时间长了,我们把读书庸俗化了。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的习惯,多鼓励大家读闲书,闲读书,要有一份心态,要有一份心情。 |
[主持人]:最后请您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说两句。 |
[高云]:我的体会是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够大胆地工作,因为无私无畏才能快乐地生活,因为能吃得香睡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