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丹徒区第一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在高桥镇京江村挂牌成立,自此"村监委"成为该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中最基层的触角,被村民们誉为村级纪律监督"第一哨"。用丹徒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幸福的话说,目前全区88个"村监委"不仅成为决策村务的"安全港",还是监督村务的"平安哨"。
"长久以来,在农村有个说法,说村书记是‘土皇帝’,如何在正常组织渠道基础上实施更有效的监督,成为丹徒区一直探索的问题。"李幸福说,2009年6月,丹徒区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建立村级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在高桥镇为试点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到2009年底,全区88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从3年多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村监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下半年,全区各村监委陆续进入换届期,在日前由56名村民村民代表参会的京江村"村监委"换届选举会上,黄伟以55票高票当选为第二届"村监委"主任。黄伟介绍,区纪委对"村监委"的建设统一了模式,要求必须做到"五有",即办公有场所、工作有制度、监审有印章、活动有记载,现在,京江村"村监委"设委员7名,下设村务、党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工作机构,"我们‘村监委’每周都要碰个头,商量一下村里的大事小情,有需要就主动参与进去,力求做到小事一目了然,大事心里有数。"。
构筑决策村务的"安全港"。"村监委"通过事前参与决策、事中积极参加、事后及时公开的机制,把监督渗透到村级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村干部处处受到群众监督,让监督更加全面有力。高资街道唐驾庄村办企业华宝有限公司破产多年,厂房和土地一直闲置。"村两委"经过多次协商,准备进行拍卖。"村监委"主任庄善文和委员魏兴兰知道消息后,找到村总支书记魏兴栓提出建议:如果卖出去,将影响村里今后的发展。因此,建议将此房进行租赁,既能增加村级收入,又保住了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村两委"及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村监委"的意见,同意将厂房出租。目前,厂房出租情况良好,每年有34万元的收入。在宝堰镇前隍村的卫生服务站项目立项之前,针对该村班子刚作了调整,前任村班子遗留的债务较多的现状,村监委牵头召集了相关会议,研究商定由"村监委"对卫生服务站项目的立项、招投标以及建设进行全程监督。这样既很好地保证了工程在阳光权力下运行,又严格保证了工程质量标准。
搭建监督村务的"平安哨"。2011年底,镇江市技师学院在高资街道石马村进行征地拆迁,村里可以获得一笔山地柴草补偿款。"村两委"欲用这笔钱为村民安装自来水,不想却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对,少数村民提出将这笔钱分发到户,有人甚至担心,"村两委"安装自来水是否有"猫腻"?了解到广大村民的想法后,"村监委"主任汤宏根一方面到村民门上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安排理财组对自来水安装费用实施财务监管,并定期进行款项公开。"村监委"的行为引来村民鼓掌叫好,今年2月村里终于通上了自来水,村民们拍手称好。
吹响管理村务的"集结号"。 有了村监委的监督,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村干部"不能腐败",村民不能破坏村规民约,大量的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监委的有效监督养成了村民依制治村、民主管理的行为习惯,保证了群众利益得到维护。如在2011年全区村两委换届期间,村监委就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巨大作用,让群众对于换届改选工作的信任度大大增强了。谷阳镇湖马村老支书介绍,村里之所以多年和谐稳定,无上访现象,靠得也正是村监委的零距离监督,透明化管理。
李幸福告诉记者,在"村监委"开展工作的同时,区镇两级纪委对"村监委"工作给予密切关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帮助"村监委"委员掌握更多的理论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让他们个个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余宽平 邱栋婷 孟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