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清风扬帆”网。本期栏目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共镇江市丹徒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李幸福。李书记您好,欢迎您的到来!先和网友们打个招呼。 |
[李幸福]: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清风扬帆”网,与大家一起沟通交流。 |
[主持人]:李书记,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丹徒的总体情况。 |
[李幸福]:丹徒行政区划隶属于镇江市,总面积617平方公里,人口有30万人。丹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镇江市主城区的南移,丹徒区全新开启了生态新城、大学城、汽车城“三城同建”战略格局,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
[主持人]:丹徒区真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希望之城”。李书记,接下来,请您和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丹徒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情况。 |
[李幸福]:今年以来,丹徒区纪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工作要求,突出主业主责,强化执纪监督,高度重视案件查办工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今年6月,江苏卫视《廉政时空》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整风肃纪促发展》,对我们丹徒区纪委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感觉丹徒在突出主业,聚焦“四风”,实现“三转”方面做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下面,我们就想具体了解一下,丹徒区纪委究竟是如何打虎拍蝇,整风肃纪的? |
[李幸福]:老百姓看纪委,最直观的就是看我们纪委的办案工作,看你打了多少老虎,拍了多少苍蝇。所以我们丹徒区纪委一直把办案工作,特别是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丹徒区纪委通过建立“查办案件六项机制”,有效促进了办案效应的最大化。 从数据上看,2011年全区查办案件33件,2012年39件,2013年47件,2014年1-9月份57件,办案数量逐年增长,高压惩腐态势明显。我们不仅抓办案数量,更注重办案质量,尤其重视对在当地有影响的案件的查处,就拿2013年来说,立案47件中,科级干部案件5件,万元以上案件9件,百万元以上大案4件,千万元以上大案1件,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镇江7个辖区中位于第一。 |
[主持人]:看来丹徒区纪委在惩治腐败的力度上的确是做到了握铁有痕,李书记,刚才您提到的“查办案件六项机制”似乎是你们高擎利剑、攻坚克难的“法宝”,能具体谈一谈吗? |
[李幸福]:好的。所谓“查办案件六项机制”,其实是贯穿了我们案前、案中、案后的全过程,这六项机制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查案办案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第一是建立网络舆情应对引导机制。即借助网络倾听群众呼声、畅通举报渠道,既架起了群众与纪委之间的“连心桥”,更牢牢把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在群众中的威信。比如,2013年5月,“天涯论坛”中一则“丹徒区辛丰镇于南村委走向何处”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我们区纪委及时关注,针对举报帖反映的问题,认真展开调查。查实于南村村干部集体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并迅速对相关村干部采取“两规”措施,立案审查。与此同时,丹徒区纪委网络舆情宣传员在网上及时跟帖,公布了立案调查信息和举报电话,呼吁知情者提供案件线索。帖子一出,立即引来众多知情者电话举报,为调查组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案件线索。案件查办一结束,我们区纪委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公布了案件查处情况,得到了网友的充分肯定。 第二是建立案件调查审计先行机制。坚持把加强财务审计作为发现线索、突破案件的有效手段。区纪委有4名财会人员,其中有2名是注册会计师,4名同志组成了“查账审计组”。一旦发现经济类案件线索,即由“查账审计组”先行介入,进行财务审计,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打草惊蛇,防止了泄密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更利于办案人员抢在违纪分子察觉之前收集证据,掌握实情,打蛇打在七寸上。自“查账审计组”成立以来,先后通过查账确定违纪违法案件19起,相对以往节省集中办案时间三分之一以上。 第三是建立以约谈方式调查取证机制。办案过程中,对一部分案件当事人,灵活采取人性化“约谈”方式,即事先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谈话取证,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办案风险。 第四是建立自办涉刑案件先期处理机制。对自办涉刑案件,在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对被调查对象先期进行党政纪处理,及时给予开除党籍、公职处分,既彰显了办案的时效性又增强了惩治的威慑性。 第五是建立一案三报告治本机制。充分发挥以案促建治本功能,坚持执行好案件调查报告、案件通报和案件剖析报告的“一案三报告”制度,研究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查办案件中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注重从制度和管理上剖析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出漏洞、提出治本之策,推动惩戒成果向预防机制转化。 六是建立以案促教机制。坚持把拓展案件的警示效果,作为查办案件的有力延伸。案件查办工作一旦开始,区纪委干教室就提前介入,跟踪案情发展,及时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视频资料,为随后的警示教育积累原始素材,日后制作成案例警示电教片。每年,丹徒区都要召开全区警示教育大会,参会对象一直扩大至股级干部。会上,我们将先前拍摄的案例警示电教片播放给大家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得到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去年,《中国纪检监察报》还以“小干部也要勤敲打”为题对我区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 |
[主持人]:听了李书记的介绍,我们感觉丹徒在查案办案过程中,思路新、办法多、成效大,下面,我还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丹徒区在长效反腐和源头治腐方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 |
[李幸福]:作为区一级的纪检监察组织,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如何防止“小官大贪”现象发生,如何及时查处制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就成了我们区纪委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和研究课题。为了切实从源头堵住腐败漏洞,近年来,我们区纪委重点建立了两项巡查机制,关口前移,主动作为,抢先向腐败行为亮剑。 |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两项巡查机制能不能具体的介绍一下? |
[李幸福]:好的。一是党风廉政巡查机制。每半年我们都要派出巡查组分批对全区各机关、镇、街道(园区)、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巡查。巡查内容主要包括该单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廉政规定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执行情况”等7个方面。巡查项目由“标准餐”加“自助餐”构成,“标准餐”是全区统一的固定项目,“自助餐”根据各单位不同职能和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比如个性化调查问卷、特定对象谈话、财务检查等。党风廉政巡查机制自2011年建立以来,已排查出案件线索8件,查处违纪案件6件,党纪政纪处理7人,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可以说,党风廉政巡查机制是我们源头防腐治腐的“助推器”,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对我区的做法也曾给予了报道。 二是村级财务巡查机制。这项机制是我们去年上半年刚刚建立起来的,也是农村基层腐败发生新背景、新特点下的新产物。在近两年案件查处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村两委”干部违反村级财经纪律,成为了潜伏在群众身边的“蛀虫村官”,严重侵害了群众切身利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建立了村级财务巡查机制,由区纪委牵头,与区农委联合组成巡查组,每季度对我区88个村(社区)开展一轮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专项检查,针对暴露出来的白条入账、虚报虚支等问题一查到底、督促整改、严肃纪律,为村级财务管理划定了红线,使群众利益得到了有效保证。村级财务巡查机制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已查处“蛀虫村官”35人,其中有7名村干部因贪污贿赂、2名镇农经站会计因失职渎职被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村级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当然,除了这两项巡查机制外,区纪委还就防止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建立了巡查机制。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镇江主城的南移,个别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特权,大搞违法建设以谋取不当利益,违法建设就成为了我区在特殊时期滋生腐败的特殊产物,成为了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矛盾多发高发,所以,区纪委及时介入,开展防违查违工作,力求扫清这一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我们在全区聘请了131名违建巡查协管员,构建了区、镇、村三级防违拆违工作网络,从源头一线开展防违控违,从2013年1月至今,共拆除违法建设39万平方米,拆违总面积列镇江市各辖区首位,查处违建违纪党员干部12人。 同时,我们还从制度层面继续强化了对核心区域的钢性制约。前不久,丹徒区委连续制定下发了三个文件,分别从落实、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纪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办法等多个层面构建起制度反腐的长效体系。 |
[主持人]:我们知道,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对“四风”问题都抓得很紧,尤其最近,中秋、国庆两节纷至沓来,中纪委再次重申要警惕“四风”问题抬头,那么我们丹徒区在这方面又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做法呢? |
[李幸福]: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区纪委在对“四风”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坚持把救治小问题作为战术重心,采取了“严查处、全曝光”的工作措施,着力抓在前、抓节点、抓细节。 严查处,就是加大对“四风”问题的查处力度,从公款吃喝、公款送礼、违规公车使用和公务接待等细节入手,通过认真梳理在手举报线索发现问题、整顿作风。就拿今年来说,区纪委派出督查组、暗访组相继开展集中检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共33次,我们及时查处了全区9个部门16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其中8人受到党政纪处理,9人受到问责处理。 全曝光,就是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坚持零容忍式全方位通报,比如对我区原安监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违规收受购物卡、区妇幼保健所所长违规报销加油费、原世业镇安监办副主任工作日违规接受企业宴请并饮酒等典型问题,全部以立案查处的通报予以曝光,对责任人点名道姓,真正达到了“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
[主持人]:看来丹徒区在对腐败问题的处理上的确做到了大事、小事一起抓,向“四风”问题挥以重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前我们也了解到,丹徒是全国较早开展干部财产申报的地区之一,所以,想请李书记介绍一下现在丹徒干部的财产申报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
[李幸福]:早在2007年,丹徒区就启动了拟提拔干部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和公示工作,规定干部在提拔任用前,必须向组织申报个人及家庭财产,建立廉政档案,并在本人所在单位公示,这也是当时我们实现干部源头防腐的一项创新举措。2008年,我们将拟提拔干部财产申报纳入了党务公开条目,明确将拟提拔干部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列为我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在干部任前考察期间,组织上要将拟提拔干部本人填报的家庭财产情况、廉政承诺情况和述廉民主测评情况,张贴在单位党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与此同时,区纪委到房管局、车管所等部门对公示的房产、车辆进行核查,一经发现财产申报不实的,立即暂缓提拔。如果该干部下次再出现申报不实的现象,将不予提拔并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 拟提拔干部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全区至今已有331名拟提拔干部申报了个人及家庭财产,占全区现职副科级以上干部53.4%。丹徒区拟提拔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得到了上级纪委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纪委《要情专报》第165期曾专题刊发了丹徒区的经验和做法,2010年,江苏卫视“廉政时空”栏目来我区拍摄了专题片《财产申报在丹徒》。我认为,丹徒区选择拟提拔干部进行财产申报和公示的切口虽小,但因其实施的阻力小,容易操作,还起到‘滚雪球’效应。 |
[主持人]:看来丹徒区在源头治腐的问题上确实是敢为人先,为广大干部的廉政监管设立了一道“防火墙”。下面,我想请李书记再谈一谈丹徒在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上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
[李幸福]:一直以来,我们对全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强调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铁军队伍。 所谓“铁军”,一是要有铁的意志。纪检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决心,一身正气、疾恶如仇,坚钢不可夺其志,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意志绝不动摇。二是要有铁的纪律。纪检干部要严明纪律,严守秘密,铁面无私才能办成“铁案”。三是要有铁的功力。纪检干部要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自觉锻造“铁板钉钉”的办案能力。近年来,区纪委推行了“全委办案”工作模式,办案时,从全委各科室抽调一批年轻干部进入办案点,以老带新,实战拉练,培养出一批办案领军人物,建立了一支能够同时查办3名两规对象的办案队伍。我们每年开展“办案业务技能大比拼”竞赛,集中比武练功力。还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跟班培训”,让他们进入区纪委职能科室参与日常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
[主持人]:好的,今天非常感谢李书记做客我们“清风扬帆”网,跟我们分享了丹徒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许多经验,祝愿丹徒的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 |
[李幸福]:谢谢主持人,谢谢广大网友!真诚欢迎大家到丹徒。 |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网友朋友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