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家风 > 无锡

以德立身 勤俭自律
——无锡荣氏恪守家风树清廉家风

发布日期:2015-10-29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字号:[ ]

  《荣氏宗谱》里面的《荣氏家训十二则》,最早见载于封建社会末期,也就是清末的时候,它还保留了一些旧的思想的痕迹。
  这一本《人道须知》,实际上比《荣氏家训十二则》更清楚地说明了荣氏家族的一些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是怎么形成的,是怎么一代代传下来的。这本书在历史上也曾经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是1926年荣德生先生发起并主编的,当时荣德生先生亲自制定了这本书的章节纲目,然后请了当时我们江苏省非常有名的搞中小学教育的专家来执笔编写,1926年的时候写出了前面四本,1930年写完,总共是八卷。1926年第一次出版时印了一万六千册,免费送给无锡和苏南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当时登了个广告,只要寄三分钱邮票到申新三厂薛明剑先生那里,或是直接到工厂找薛明剑先生,都可以免费拿到此书,结果是供不应求。之后又连着加印了两版,每次都是一抢而空,不仅我们无锡地区的中小学要,整沪宁地区像上海、苏州、南京、常州的都来要,而且由于书后面写了“欢迎翻印”,所以当时无锡、上海等地区都有人翻印的进行传播,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
  那么为什么要编这么一本书呢?因为荣德生从1904年开始办小学,后来1919年办中学,到1926年那个时候,20多年的办学实践,他发现:学校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智育方面非常重视;但是思想品德方面,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老师和学生注意不够。所以荣德生认为:我要为广大的教师在每天的朝会课向学生讲话时提供这么一个辅助教材。
  这本书不仅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好处,对提高干部修养,对反腐倡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荣氏家风里,“戒欺”和“敦厚”,其实非常重要的两条。这戒欺和敦厚,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讲,就是对人要厚道,对人要宽容。这个思想从荣德生先生开始,到荣毅仁,到现在荣智健先生,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非常注意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在这里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在我们无锡申新三厂刚刚开始兴建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投入生产,荣德生就对棉花库房的人讲:“你到外面去收棉花,你过秤,是多少斤就是多少斤,不能是进来的多,你记在帐上的少,比如收了105斤,你只记100斤。我到年底是要查帐的,如果到时候库里多了、帐上少了,我要停你的生意。为什么呢?因为你多要了人家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偷窃,你用这种方法,好像看起来是为我们厂里在谋利益,但实际上你是偷了人家的东西,也是偷了我的东西,坏了我们厂的名誉。”
  大家都知道我们梅园有一个景点叫“敦厚堂”,这个敦厚堂是在梅园经畬堂读书处的后面,是1927年建的,后来在1991年一次暴风雨中不幸坍掉了,到2011年的时候,也就是梅园100周年的前夕,荣智健先生知道这个事情了,他说:“这个‘敦厚’是我们荣氏的家风啊,你们如果有困难,资金我来,把敦厚堂给修复起来。”后来荣智建先生捐赠了人民币200万元把敦厚堂恢复了,而且还亲自题写了“敦厚堂”的匾。从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来,荣家祖孙三代对“敦厚”这两个字是一脉相承,都是非常重视的。(江南大学荣氏研究中心原主任 陈文源教授)


  荣毅仁纪念馆介绍


  概况:
  荣毅仁纪念馆于2012年 4月正式向公众开放。现为市“尚德倡廉”教育专线和首批省级廉政文化旅游专线(工商文化线)的重要参观点。
  荣毅仁纪念馆占地11224平方米,建筑面积3474.61平方米。其中文保建筑(大公图书馆、承德堂、转盘楼)1470.55平方米;移建建筑(史家胡同四合院)671.49平方米;复建建筑 (承馀堂、夫人居)361.86平方米;新建建筑(荣毅仁生平展示区)627.51平方米。
  荣毅仁纪念馆共分九大展厅,分别为序厅、东展厅、西展厅、转盘楼、夫人房、承馀堂、承德堂、荣毅仁北京旧居、大公图书馆。
  1.序厅:
  纪念馆进门就是序厅。序厅正面是荣毅仁的汉白玉雕像,左面为参观向导图,右面为江泽民同志题词的前言,侧面是荣毅仁和新中国四代领导人的合影。
  雕像屏风的背面是荣毅仁的生平年表,镌刻着荣毅仁作为无锡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爱国奋斗一生中的重要历程。
  2.东展厅
  东展厅展示的主要是荣毅仁继承父业、实业救国的成长史,以及解放后跟着共产党走,成为红色资本家的历程。
  荣毅仁,1916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其家族是旧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集团,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荣毅仁父亲教子甚严,形成了勤俭诚信、忠厚仁爱的淳良家风。荣毅仁从小聪颖好学、思想敏锐,少小立志,志向高远,终成伟业。
  荣毅仁在15岁时撰写的作文《自策铭》中写道:“凡欲成大事业者,必无自立志,余因作自策之铭以自勉,且自克也。铭凡八章,日:孝悌、仁慈、养痈遗品、慎交、治事、养性、勤俭、知足云。”文章短短七百余字,字字箴言。
  在父亲的影响下,荣毅仁走上了继承父业、实业报国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其父荣德生坚决拒绝同日伪合作,拒绝日军收买申新一、八两厂产权的无理要求,并于1943年冬撰书“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的对联,表明心志。
  解放前夕,荣德生在中共无锡地下党的关心帮助下,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决策:留在大陆,迎接解放。荣毅仁不仅坚定地与父亲一直留了下来,而且把已经去香港的妻子儿女接回了上海。
  1949年4月22日下午,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国民党无锡地方当局在溃逃前曾逼令无锡工商界人士随军南撤,城防司令蔡润祺甚至企图劫持荣德生去台湾,遭到他的痛斥:“我什么地方也不去,生在无锡,死在无锡,除非你们再来绑架。”荣德生还同薛明剑商定,各自乘坐人力包车,在无锡城闹市区兜行一圈,表明他们信守诺言、留在家乡的决心,对当时无锡工商界安定人心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荣德生年迈,管理企业的重任便落在了荣毅仁的身上。1953-1954年,荣毅仁将其领导下的荣氏企业全部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了积极带头作用,荣毅仁“红色资本家”的称呼也由此而来。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来到上海申新九厂视察,这是他在上海视察过的唯一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1957年1月9日,在毛主席的建议和陈毅的举荐下,41岁的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1959年9月,邓小平提议将荣毅仁调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从此,荣毅仁走上了从政之路。
  1979年,以邓小平的支持下,成立了荣毅仁担任首任总裁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依托荣毅仁卓越的才能,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不仅成为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窗口,还发展成一家巨型跨国企业集团。1986年,荣毅仁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司经营者首次进入国际性企业家排行榜。创办与经营中信公司的14年,是荣毅仁后半生最辉煌、最充实的14年,在这一过程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3.西展厅
  西展厅主要展示的是荣毅仁作为国家领导人尽心竭力、勤勉为政的魅力和风采,作为无锡人民优秀的儿子关心家乡、情系故里的感人情怀和动人故事。
  文革结束后,荣毅仁作为中国现代工商业者的代表重新走上政坛。从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副主席,至1988年退出领导岗位,荣毅仁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整整20年,成为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和独具魅力的社会活动家。
  作为无锡人民的儿子,自1985年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家乡进行调研考察,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4.转盘楼
  转盘楼建于1922年,是一幢二层结构的起居楼,为荣氏故居的一部分。转盘楼的北侧为展厅,主要展示的是荣氏家庭创立旧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集团的艰辛历程,以及热心公益、回报桑梓,为家乡社会公益事业所作的贡献;南侧展示的是荣毅仁的婚房、书房和其弟妹居住的地方。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身实业救国道路,从1902年第一家面粉厂投产到1921年20年间,其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民族资本机制面粉的30.7%,成为中国的“面粉大王”;从1915年于1931年,先后创新申新9家纺织厂,棉纱、棉布总产量约占全国民族资本产量的18.4%和29.3%,成为中国的“棉纱大王”。短短几十年,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重重压迫的隙缝中,荣氏兄弟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成功之中。
  荣德生亲自管理和经营的无锡申新三厂,1919年开始筹建,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企业先进管理的典型代表。
  荣氏兄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生把大量的心血投入到了地方的公益事业上,对无锡的教育、市政、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荣氏兄弟将一腔热情倾注于地方的教育事业。从1904年开始先后创办了10所小学、1所工商中学、1所包括初高中在内的普通中学、1所四年制综合性大学,以及梅园豁然读书处和大公图书馆等教育文化事业,实现其教育救国思想,体现了教育为实业服务的理念。
  修路、造桥、改善交通,促进地方的发展,是荣氏兄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又一重要业绩。荣德生在无锡及武进、江阴、宜兴、丹阳等周边地区先后建造了百余座桥梁,修筑了40多公里的道路。其中最著名的是荣德生和荣毅仁之子荣智健先后捐造的“宝界双虹”桥。
  荣氏兄弟建造园林、保护历史古迹,为发展无锡的旅游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荣氏兄弟及后人,曾多次捐款出资修复了龙光塔、南禅寺妙光塔和东林书院等无锡著名的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1912年,荣德生建造梅园,开启了无锡工商实业家建造太湖山水园林的先河。1929年又为兄长荣宗敬在小箕山购地250余亩建造了锦园。
  5.夫人房
  夫人房是荣毅仁出生的地方,也就是荣毅仁母亲程慧云居住的地方。
  夫人房主要展示了荣毅仁的摄影诗文造诣。展示的不仅有荣毅仁所拍的照片,用过的相机和摄像机,还展示了他的部分诗文作品。
  荣毅仁母亲对儿子管教严格,经常教育儿子:“你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像你父亲一样做一番大事业。”
  6. 承馀堂
  承馀堂始建于1907年,现在的建筑是恢复重建的。这里是当年荣宗敬兄弟接待贵宾的地方。承馀堂主要展示荣氏家族走过百年风云,成为中国民族资本首富的成功因素。
  荣氏家庭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基本因素:
  首先,荣氏兄弟几十年如一日,互谅互让,精诚合作,同心协力,优势互补,不管兄弟俩的性格差别多大,但都拥有坚忍不拔、勤俭创业、勇往直前、谋求发展的企业家精神。
  其次,荣氏家庭始终保持着勤劳、俭朴、低调的本色。荣德生先生更是艰苦创业的模范,他终生只穿布衣、布袜、布鞋。平时用餐,每桌坐八个人,只吃两荤两素一汤。荣德生一般在企业用餐,标准跟职工一样。荣德生所用的牙签,用过后不扔掉,在下餐再用牙签的另外一头。
  再次,荣氏兄弟善于用人和管理,并且非常重视对后辈的教育和培养。荣氏兄弟对后辈要求很严格,不仅生活上要求简朴,工作也要求从底层做起,经过基层磨练合格后,才能担任更为重要的职责。
  7.承德堂
  承德堂建于1919年,右侧是荣德生的书房,左侧是荣德生子女读书处。
  承德堂中堂高挂着一幅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荣德生本人的座右铭,从中可以看出荣德生低调、俭朴、宽容、进取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这也是荣家的家风传承。
  承德堂右侧荣德生的书房里,高挂着“戒欺”二字匾额。荣德生将“戒欺”作为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一生信守不渝。“戒欺”也成为荣氏家庭的家训,做人的根本。
  荣德生不认为自己是资本家,他最讨厌别人称他“大老板”,而认为自己是“事业家”、“事业迷”。荣德生曾把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责任归结为两项:一是创办工厂企业,发展民族工业,谋求国家富强;二是致力公益事业,改善社会环境,谋求民众福利。
  8.荣毅仁北京旧居
  荣毅仁北京旧居是把荣毅仁在北京的旧居四合院整体“搬”到无锡,再依原样复建而成,一砖一瓦、一品一物都是北京的原件。1988年,荣毅仁从国家副主席岗位告退后,便在这座四合院内与夫人一起过着低调宁静的生活。这里布置了荣毅仁的生活照片和家世介绍。
  晚年的荣毅仁,生活十分简朴,让人很难相信他曾经贵为驰名世界的商界巨子和国家副主席。从小受父亲荣德生影响,荣毅仁养成了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有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低调。他不仅自己朴素,衬衫、毛衣等衣服破了补一补再穿,而且还经常教育子女:“一千间房子,我们也只能住一间,成百张凳子、沙发,你只能坐一个,所以生活上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像浮云一样,主要的还是看实业,看事业。”这就是荣德生的座右铭,“享下等福”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荣毅仁是荣德生先生事业和思想的最好继承者。
  9.大公图书馆
  大公图书馆于1915年开工建设,1916年建成开馆,是一幢方方正正、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
  大公图书馆是当时无锡地区最具规模、最有影响、管理最完善的私人图书馆。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故取名“大公”。1921年馆藏书籍已有11万7千余卷,其中有很多是善本和孤本,被著名学者孙毓修誉为“我国最早的乡村图书馆”。
  1952年,荣德生去世,遵照他的遗嘱,荣毅仁于1955年6月20日将大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捐赠给无锡市人民政府。2000年10月,无锡图书馆新馆落成以后,古籍部的学者对荣德生的赠书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核对,古籍总量为8434部116280册。在近几年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无锡市图书馆共有80部古籍入选,其中荣氏赠书占69部。无锡图书馆古籍28万册,在全国同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荣氏捐赠11万6千多册,占40%。可以说无锡图书馆的国家级珍贵古籍主要来自荣氏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