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崇,字伯勤,生于西汉平帝元始甲子(公元四年)七月十五日,是东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将领。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丙戌(公元26年),史崇因平赤眉刘盆子有功,任右将军、青冀二州剌史加骠骑将军。史崇文韬武略兼备,满腹经纶,且对天文星象极有研究,据《隋书·经籍志》和《唐书·艺文法》记载:“史崇擅专天文星占”。
后被汉光武帝刘秀猜疑,史崇遂辞官隐居江南溧阳。到了溧阳后,史崇父子“褰帏涖政,轸民之瘼,治尚宽简,不威而化,注重教化,发展农桑,兼顾渔猎”。在他们的治理下,溧阳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光武帝驾崩后,明帝刘庄不忘史崇前勋,于汉永平三年庚申(公元60年)封史崇为“溧阳侯”,食邑万户。
史崇薨于东汉章帝建初七年壬午(公元八十二年)五月五日,享年79岁,殁葬于溧阳埭头。诏赠司空、使持节徐、兖二州剌史,谥曰“壮”。百姓听闻他逝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据《溧阳县志》记载,“人民闻讯,倾城悲悼,桑女投笼,榜人舍棹,惟见与闻,无不挥泪。”
公生为英杰,薨为神明。东汉元初(约公元114年)三世史茅因旧宅建祠奉祀,“四方族人均宗之,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必祷”,史氏后人称祖侯庙。到了北宋期间,才由族人祭祀的家庙演变为社会公祭的庙堂。世世不绝,历经二千余年。史崇祠又称“溧阳显惠庙”、“溧阳史侯祠”,已成为江南第一大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