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清风扬帆”网。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冬梅做客访谈室,与大家畅谈清江浦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关情况。杨书记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
[杨冬梅]:主持人好,“清风扬帆”的网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清风扬帆网”,与大家一起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体会。 |
[主持人]:杨书记,清江浦区作为淮安市主城区,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清江浦区的总体情况。 |
[杨冬梅]:清江浦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早在明朝就有诗人这样吟诵“树绕淮阴堤外路,风连清口驿前舟”、“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说年轻是因为她融合了原清河、清浦两区,今年10月8日才刚刚挂牌成立,充满朝气活力。 清江浦区位于淮安市地理位置中心,区域面积309.28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70万人。辖区内有4个乡镇、12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清江浦区作为淮安市主城区,是全市商贸、文化中心,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六大中心”:商业商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文旅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构建了全省一流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辖区内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居全市前列。 |
[主持人]: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清江浦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这不仅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也一定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清江浦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 |
[杨冬梅]:好的。近年来,在上级纪委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纪检监察组织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积极探索创新,多项特色工作获上级表彰。今年初出台的“容错免责”机制得到省委罗志军书记批示。 |
[主持人]:我们知道,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清江浦区是如何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 |
[杨冬梅]:为更好地压实“两个责任”,我们通过明责、督责、追责层层紧抓,持续精准发力,激发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与主角意识,同时将责任明确传导到基层。 一是清单式明责,细划“责任田”边界。列出“四张清单”,即主体责任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第一责任人”清单、“一岗双责”清单,向全区65个单位和283名领导干部派发季度工单,构建党委、纪委、部门三方联动的责任落实和传导机制。下发“一单两书”,对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派发“季度工单”,向所有村(居)下达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把“两个责任”进一步传递到村(居)这一基层组织的毛细血管。 二是常态化督责,绷紧“守土尽责”这根弦。实施“四项督查”,即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示范检查、汇报督查、重点抽查和专项巡查。组织召开党委书记履行从严治党责任述职会、纪委委员质询评议会、区委常委“一岗双责”汇报会,检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每年年初下达责任清单,年底由区委常委带队,对各地、各单位“两个责任”落实情况逐一过堂。同时,还建立一案双查、责任倒查和多案追查的“三查”机制,今年以来,共对责任缺位的13名党员干部进行问责追责。 三是点名式追责,督促问题单位治本清源。建立“三函三书”问责追责机制,对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向其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和党员干部分别下发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及个人问题查找函,要求以签字背书形式报送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整改书及廉洁自律承诺书。今年以来,已对5个单位下发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查找函,对40余名干部下发个人问题查找函。 |
[主持人]:作风建设事关民心向背,您能介绍一下清江浦区是如何既“驰而不息”抓作风,又旗帜鲜明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 |
[杨冬梅]:在作风建设上,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党员干部有“怕”的意识,进而“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当前,党纪法规的底线、红线、高压线越来越显性化,越来越刚性化。我们通过点名道姓的曝光批评、零容忍的问责,逼出党员干部对制度的敬畏感。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建立常态作风巡查机制。按照“一月两督查、一查一通报、一事一问责”的原则,常态开展机关作风巡查。今年以来,共组织明查暗访32次,发通报18期,95人被曝光,78人被问责 。二是找准重点对症下药。针对风气不正、纪律松弛等问题,开展“改进作风重管行动”,对违反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单位,通过挂钩指导、黄牌预警、“一票否决”、定期述职等措施实施“重管”,今年以来,3个单位被列入重管;针对窗口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实施涉诉查办、预约督办和模拟仿办的“三办”督查,今年以来,共组织“三办”督查18次。 其次,要让党员干部有“敢”的动力。 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少数干部出现了为官不为或慢为的“权力休眠”现象。有的认为条条框框多了,束手束脚;有的干部怕出“岔子”,不敢担当、不愿创新;更有干部出现“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想法。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今年年初,我们以区委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的实施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营造敢闯敢干的政治生态,激励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积极作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目前已对15名干部实行容错免责、为2名受诬陷的干部“正名”。该做法得到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肯定,省委办公厅专题调研并专刊推介,省内外多家县区前来考察学习,淮安电视台专题播出。 |
[主持人]:当前,运用好“四种形态”提升纪律审查科学化水平,已成为对我们纪检监察工作能力的一大考验, 杨书记,您能介绍一下清江浦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杨冬梅]: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准确把握“四种形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在线索处置、执纪审查、执纪审理的全过程体现“四种形态”。首先坚持防范在前、预警在先,在“第一种形态”上狠下功夫。发挥信访监督作用,出台《信访监督“四色管理”实施办法》,运用白、黄、红、绿四色标记进行询问、提醒、警戒、澄清,做到防微杜渐、关口前移;定期梳理全区科级干部重要信访问题,责成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强化函询约谈,实行分层分类谈话,今年以来对14名具有苗头性问题或违纪情节轻微的干部实施函询和约谈,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其次,对一般性违纪行为,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手段,适时提出组织处理建议,提请区委、责成单位党委(党组)对问题党员干部作出组织处理,让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纪律审查的大多数。在乡镇换届中对6名受到纪律处分的干部提请区委作出岗位调整,对干部提拔公示阶段的人民来信,认真进行调查核实,查清问题后提请区委取消任用。对违纪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规演变成违纪、失误发展成失足,让重处分成为少数,严重违纪违法成为极极少数。第三,突出“治病树”,从严从快查办案件。今年以来共立案119件,同期增长率达48%。近年来我们不但查办了公安系统腐败窝案等有影响的案件,还查办了违规发放尊老金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在“治病树”的同时,注重对违纪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被处分人员案后监管和评价机制,让组织的关心关爱不止步于查处问责,而是体现在问责处理后的进一步帮助、教育、挽救,使违纪干部认清错误,重怀热忱投入到事业之中。 |
[主持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据了解,清江浦区在监督上有很多创新做法,能否跟大家介绍一下? |
[杨冬梅]:“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构筑多元立体、覆盖全面的监督体系,切实防范权力腐败。 一是构建廉洁权力运行系统,解决权力“任性”问题。强化“一把手”监督,“一把手”是权力监督“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防止“一把手”变成事实上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特殊公民,首先要解决对“一把手”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我们向社会公布区委区政府党政正职权力清单、重点权力流程以及街道党政正职权力制约相关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制定出台《加强六项重点权力监督制约暂行规定》,明确一把手“六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和“三不决策”原则,大额支出实行班子成员联签制度;推动权力监督制约向下延伸,制定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权力制约监督办法,以及村(居)负责人权力监督办法,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 二是构建“互联网+纪检监察”工作模式,防止权力“失控”。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对各地、各部门“两个责任”、“三重一大”、“三公经费”等事项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推出微信“随手拍”群众举报系统,研发“纪检监督云平台”,构建纪检举报“大数据”库,有效提升深层次发现问题的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的“警钟”档案数据库,在对副科级以上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和普通党员干部的基础信息进行分类归档的基础上,对信访反映、问责追究、立案处分、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司法及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全面记录,运用大数据对党员干部实施动态监管,对乡科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廉情信息作出综合评价,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同时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外监督。 |
[主持人]:反腐倡廉教育有利于激发廉洁文化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廉、敬廉的良好氛围,杨书记,请您介绍一下清江浦区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
[杨冬梅]:我们通过拓展阵地,整合资源,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式廉政教育格局,更好地宣传廉洁文化。 首先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打造“一网一号一平台”,改版清江浦党风廉政网,整合“廉洁清江浦”公众号,研发“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平台,并将三大系统相互链接,构建“互联网+”学习模式。在微信号上推出“释纪明规”栏目,每周通过典型案例、条规链接、特别提醒,对“六大纪律”进行解读,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目前已刊出24期。开设手机学习“微课堂”,实现党章党规学习随身带、随手学、随时考,设置文本学习、有问必答、每日一题等栏目,增强学习实效。目前,“廉洁清江浦”微信公众号由于两区融合原因正在申办之中。 其次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树家风、亮家规”专题活动,进一步唤醒全区党员干部的党章和党规党纪意识,邀请知名专家、上级领导开办专题讲座。绘制廉政漫画墙,向全区干部编发廉政短信、微信,受众2.1万人次。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廉洁启蒙”活动,全力传递廉政文化正能量。在全区党员干部中举办“学党章党规,强党员意识”知识竞赛活动,围绕争做“四讲四有”好干部主题,以党章党规知识为主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纪律意识。 |
[主持人]:清江浦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离不开一支奉献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最后,想请您谈一谈,清江浦区是如何抓好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的? |
[杨冬梅]:的确,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把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9月份,区纪委监察局再次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这也是对我们队伍建设的极大肯定。 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出台了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纪委书记两个提名考察办法,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制定乡镇、街道及区直单位纪委(纪检组)考核办法,通过日常绩效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基层纪委(纪检组)履职尽责。我们还不定期对基层纪委(纪检组)履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每季度通报基层纪委(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情况。 开展“双学双训”活动。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基础业务培训班2期,每季度开设一期纪检监察业务讲堂,建立纪检监察室挂钩联系乡镇(街道)机制,抽调乡镇(街道)纪检干部到区纪委跟班锻炼,提升纪检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水平。 完善委机关内部监督制度。先后制订《纪检监察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纪检监察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规定,严格外出、请休假等事项。明确纪检监察干部“六严守十二禁止”,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审查、保密纪律,带头净化朋友圈、社交圈。 |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书记来到清风扬帆网,跟我们一起交流清江浦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在此,我代表广大网友祝愿清江浦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同时也祝愿清江浦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
[杨冬梅]:谢谢主持人。建设富强美丽和谐幸福新清江浦,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广大网友关注支持清江浦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欢迎大家到清江浦做客。 |
[主持人]:好的,谢谢杨书记。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各位网友,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