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最终力挽狂澜、让大唐帝国从浩劫中存留下来的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郭子仪和李光弼,他们经历了从“对手”到“朋友”再到“战友”的过程。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二人关系并不融洽,曾有私仇,即使坐在一起吃饭也是互相对望一眼,不说一句话。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郭子仪当节度使后,李光弼惶惶不可终日,想逃走以避杀身之祸,可他还没决定,皇帝已下命令,要他领一部分郭子仪的兵东征。他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跪着对郭子仪说:“我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对坐,说道:“现在国家大乱,哪里是计较私仇的时候!”当即分兵给他。两人相别时握手流泪,相勉报国。后来,郭子仪还推荐李光弼担任河北、河东节度使。此后,二人亲密合作,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终于使得大唐帝国免于亡国危机,以至于后来唐肃宗对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郭子仪在国家危难之际,对同僚李光弼不仅不计较个人恩怨,还任人唯贤,推荐李光弼担任要职,就这一点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高风亮节和宽广胸怀。所谓“高风所泊,薄俗以敦。”意思是高风亮节所能到达的地方,那薄风劣俗就会变得淳厚朴实。即使是封建时代也需要这样一股“高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正如韩愈有云,“懿德茂行,可以励俗”,高尚的品德、美好的行为,可以激励社会习俗的改进。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正是社会新旧道德此消彼长、社会风气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各种思潮和风气的影响而变化,因受各种外在欲望的诱惑而扭曲,同时,极少数党员以权谋私也影响带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起鲜明的旗帜,多吹淳厚朴实之风,多为高风亮节之事,以榜样的力量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只有不断弘扬正气,才能抵制歪风邪气。

往期回顾